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央集權制度的弊端

中央集權制度的弊端

弊端:

1、中央集權的高度加強必然使地方喪失自由度和主動性,不利於地方因地制宜的發展適合本地方的經濟,阻礙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地方官員的生、轉、遷、調也不利於長期經濟計劃的制定和執行。

2、中央集權的加強,使得中央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識制定苛捐雜稅,可以隨時增加勞役,地方沒有力量反抗。這樣也使得官員有了貪腐的可能和機會。

3、以皇帝個人專制為表現形式的中央集權有其內在的不穩定性。皇帝個人不可能總攬政事,必然要通過壹小部分人控制龐大的國家機器。這些圍繞在皇帝身邊的人,欺下瞞上,貪汙腐敗,極力擴充勢力範圍,他們是封建社會政治不穩定的根源。

4、從秦朝的焚書坑儒,到隋唐的科舉考試,明朝的八股取試,清朝的文字獄,中央集權壹步步加強思想的控制,使得為官當政者都是封建社會培養出的木偶。呆板、腐化、千人壹面,思想僵化,沒有創新,社會、文化的發展受到抑制。

擴展資料

各時期君主加強中央集權制的措施:

1、萌芽(戰國):商鞅建立縣制,百官服,從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確立(秦朝):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縣制。壹整套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建立。

3、鞏固(西漢):漢景帝“削藩”平定七國三亂。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奪王侯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思想專制,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4、完善(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相互牽制和制約,避免宰相的專權,又壹定程度上牽制君主專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進壹步完善。

5、加強(北宋):將地方的行政、軍事、財政權力收歸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據局面的出現,加強了中央集權。

6、發展(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保證了中央統壹政令的實行。在地方設“行省”實行行省制度,對後也影響深遠。

7、強化衰落(明清):明朝廢丞相,形成君主獨裁的局面,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進壹步削弱地方勢力,實行八股取士,這是專制主義強化的突出表現。清朝沿用明制,後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使君權空前加強,形成極端的君主專制統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達到頂峰。

百度百科-中央集權制度

  • 上一篇: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簡介
  • 下一篇:“專用樂組”壹詞最早出自哪位哲學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