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神農本草》壹書中。茶在中國經歷了從藥用、食用到飲用的漫長發展階段。直到唐代,茶才正式作為大眾飲料普及到民間。中國茶道比日本茶道要早得多,當今世界廣為流傳的種茶、制茶、飲茶的習俗都是從中國傳過來的。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沈澱,兼收並蓄,多種思想融入其中,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儒道佛融為壹體,相互補充,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國博大的茶文化。
說到茶道文化,世界會想到日本。日本茶道源於中國的茶文化。在唐朝,中國的茶文化通過派遣使者到唐朝的榮Xi大師傳入日本。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日本吸收了禪宗的精華,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具有東方神韻、體系完整的茶文化——日本茶道。從日本茶道的發展歷史來看,將飲茶習俗傳入日本的是唐僧,日本茶文化的主要傳播者也是壹些高僧,在日本茶道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禪宗信徒。所以日本茶道藝術的思想背景是佛教,其思想核心是禪宗。日本茶道講究“四理”,即“和、敬、凈、寂”,這正是禪宗的精神。“和”不僅指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指講究本色,不做作,與茶自然交融。“敬”指的是愛的心。在茶道中,我們對壹切都保持著恭敬的態度,用恭敬的心情壹絲不茍地做每壹件事。茶道中的“清”,指的是外物和內心的清凈狀態。六根清凈是禪,是茶道。“靜”即“無”,強調“本來無”是熄滅心中各種欲望後的壹種寧靜平和的狀態,這恰恰來源於佛教的“空”的概念。在日本茶道中,“茶禪壹味”吸收了中國茶文化的壹部分思想,它勸告人們和平相處,修身養性。日本茶道通過茶藝表達禪意,是茶藝與精神的完美結合。
中國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文化都是東方茶文化的燦爛瑰寶,在很多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各有千秋。
從表面上看,中日茶具是不同的。據史料記載,中國至少有10種茶具,分別是茶爐、茶爐、茶坊、茶輥、茶架、茶匙、茶籃、茶杯、飲茶瓶。在日本,茶具主要有廠風爐、柄瓢、蓋、水指、簡水、棗(細茶用茶壺)、茶中(濃茶用茶壺)、茶瓢、茶籃等。
日本人在飲茶的過程中強調禪定,所以日本茶道註重在茶中品味人生,形式高度儀式化。中國人崇尚中庸、和諧、開朗、友善,而中國茶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註重理解人生的意義。所以中國人喝茶講究和諧隨和,不太講究形式。
外表的不同本質源於精神層面的不同。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於壹體,內容非常豐富。茶道精神源於儒家的中庸之道,儒家的平和與快樂是中國茶道的主旋律。佛教對中國的茶道也有很大的影響。首先,因為茶有“三德”:提神、助消化、清心、除雜念,喝茶既滿足禪定的需要又不破壞佛家的規矩。其次,佛教苦、定、滅、道四大真理之首——苦諦,視世間為無盡苦,參破苦諦,達到圓滿悟性,就是求解脫苦。茶性苦,吃起來苦,苦了才會甜,符合苦的道理。所以茶壹直深受禪僧的喜愛。除了佛教和儒教,中國茶道還受到道教的影響。道教為了長生不老,努力煉制長生不老藥,但始終沒有實現。茶逐漸被視為長生不老藥,因為它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道教提倡飲茶成仙。同時,道家認為自然自然才是真美,追求“天人合壹”的境界。飲茶者喜歡空靈寧靜的飲茶環境,將自己融於自然,追求心與自然的和諧,精神與物質的統壹,這與道家天人合壹的理念是壹致的。
中國人的“茶益禮”、“茶敬”、“茶可行”、“茶為卡亞之誌”,都是通過飲茶來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和中庸和諧的精神。
本章來自:/Culture_xx.asp?id = 274 & ampN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