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亮裝飾。準備材料:紙粘土、針和線。
制作步驟:揉成月牙、滿月、戒指等形狀。用粘土在頂部打壹個小洞,然後穿上繩子。也可以用白卡紙剪出上面的形狀,打孔穿繩。還可以根據月亮的圓和圓的變化剪出相應的形狀,用細繩串成壹串。它不僅外形美觀,還能讓孩子了解月亮的沈浮變化。
2、手工玉兔。準備材料:壹次性紙盒、白紙、粉綠彩紙、剪刀。
制作步驟:在壹個紙盤三分之壹的位置剪壹個小口,把兩個紙盤粘在壹起,做成玉兔的身體;用白紙和粉色彩紙剪出長耳朵和小尾巴,貼在兔子身上。正面貼玉兔五官,背面剖開。紙盤中間的空隙可以用來放壹些小糖果。有了絲帶和提手,寶寶就可以背著小玉兔去過節啦!
3、中秋彩燈:準備材料:水彩、畫紙、食用油、玻璃瓶、蠟燭。
制作步驟:將顏料塗在濕畫紙上,讓顏料自然融合。畫紙晾幹後,兩面塗壹層薄薄的食用油。幹燥後,用紙巾擦掉多余的油。把畫紙按照玻璃瓶的大小卷成圓筒,底部切幾條平行縫。沿著切縫折到玻璃底部中央,貼牢,燈籠就完成了。
節日發展
中秋節流行於漢代,這是壹個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傳播。據記載,漢代就有在中秋節或立秋時敬老養老、送粗餅的活動。晉代也有關於中秋節的文字記載,但並不十分普遍。晉代以前,中秋節在中國北方並不流行。
史聖流行
唐朝時,中秋節的習俗在中國北方開始流行。在唐朝,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可的全國性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
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長安地區非常流行,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中秋節結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楊貴妃變月神、唐逛月宮等神話故事,使之充滿浪漫,戲月之風也只能蓬勃發展。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雜糅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