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來,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代。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壹。
中秋節的習俗在唐代流行於中國北方。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可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朝。《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長安地區非常流行,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中秋節結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砸藥、楊貴妃變月神、唐訪月宮等神話故事,使之充滿浪漫,戲月之風只能盛。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雜糅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流傳至今。?
北宋時期,農歷八月十五被正式定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有時令食品,如“小餅如嚼月,內有酥、餡”。如孟淵《東京夢錄》說:“中秋之夜,妳家飾亭,民爭酒樓戲月”;而且“弦滿熱情,貼近居民。夜晚,它像壹朵雲。房間裏的孩子,甚至晚上的婚禮大戲;至於夜市,至於熟悉。”?
明清時期,日本和中國的世俗利益在新的壹年裏變得越來越強烈。?明清賞月活動中,“果餅須圓”,各家要設“月光位”,“朝月方向拜月”。魯《京華年》載:“中秋之夜,人各有月宮之象徵,象徵自在如人而立;陳瓜果在庭,餅面畫月宮蟾免;男女拜香燒之。”《帝京風光略》也說:“八月十五,祭月,餅圓,瓜錯分,瓣刻蓮花。.....有妻回寧者,終有壹日回婆家,亦稱團圓節。”?
時至今日,吃月餅已經成為中國各地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習俗。月餅象征著幸福的團圓。人們把它們當作節日食品,用它們來祭拜月亮,送給親朋好友。?除了月餅,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節的美味。?中秋節時,雲少霧多,月色皎潔明亮。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紅薯、提燈籠、舞草龍、種樹、造佛塔等壹系列節日。?
中秋節流行於漢代,這是壹個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傳播。“中秋”壹詞最早出現在漢代的文獻中,寫於漢代(周公旦傳世,實際寫於漢代之間)的李周。相傳先秦時期就有“中秋迎寒夜”、“中秋獻好衣”、“秋分月明(拜月)”等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有壹種在中秋節或立秋時尊老敬老、送粗餅的活動。晉代也有關於中秋節的文字記載,但並不十分普遍。晉代的中秋節在中國北方並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