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壹詞最早出現在李周的記錄中。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首先是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記載“天子春拜太陽,秋拜月亮”。“夕月”是古代皇帝對月亮的崇拜。這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皇帝拜月的例子。第二種說法是,中秋節與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八月中秋,各種莊稼成熟,人們莊稼水果大豐收。為了慶祝中秋節的喜悅,中秋節被視為壹個節日。唐代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空前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的進步。這期間國力強盛,壹派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這些條件在中秋節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累積的作用。還涉及到壹個小故事。相傳八月十五日,李玄宗已在仙班。當時他正在參觀月宮,從中看到他統治的國家如此繁榮。我想起我的生日是8月5日。我隱約覺得應該把這兩者結合起來,組成壹個節目來慶祝自己。這就形成了中秋節的最初狀態。後來,隨著兩者的融合,8月15日被正式定為中秋節。
到了宋代,中秋節從上流社會走向大眾,全民狂歡。這是因為造紙和印刷技術的成熟普遍提高了人們的文化水平,與中秋節相關的知識得到了廣泛傳播。那時候勾欄和瓦舍都是開著的。在中秋節,人們可以喝酒娛樂,這使它成為壹個重要的日子。
而且相傳中秋節連皇帝都會出來玩。就算皇帝出來玩,自然也會帶動下層階級。因此,中秋節成為這壹時期全民狂歡的重要節日。
中秋節在宋代的文學作品中有所記載,如《東京夢》、《梁之夢》、《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明清時期,由於時代關系和社會中的技能因素,加上娛樂方式的多重性,世俗趣味濃厚。中秋節開始成為與端午節、春節並列的民間節日。
《紅樓夢》第75、76回都有關於中秋節的記載。基本介紹是8月15日,榮國公府在中秋之夜擊鼓賞花,飲酒聽笛,月下連句。
直到今天,它已經成為壹個不可或缺的節日。中秋節,人們和家人聚在壹起,吃月餅,喝桂花酒,坐著看月亮,在家嘮嘮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