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尋底:壹般來說,在正式開始漂移調整之前,應該有壹個粗尋底的過程,即粗略計算海域的深層,使後續的漂移調整過程更加科學、合理、有效。此時必須先將鉛皮組裝到鉛皮座上,然後將魚漂放入水中。沈入水中後,調整浮子使其上升。當它上升到水面兩眼以內時停止。這時候算出大概的水位,做壹個大概的尋底過程。
修整鉛皮:接下來必須修整組裝好的鉛皮的凈重,以便調整在水中的漂浮情況。隨著鉛皮變輕,在水中漂浮時釣絲會逐漸上浮。此時,距離水面小於4目左右時,即可停止,漂白過程基本進行。掛餌:以上過程是指不進行掛餌調整的過程。對準後,魚餌壹定要掛好,如果魚餌掛好了,在水面漂浮的情況會有壹定的變化,這時就要適度調整。
如何找底釣魚在調漂的過程中,壹般需要大致找底,這樣以後調漂才能更靠譜。除了粗尋底,還有精尋底。上面已經詳細介紹過了,大致找底的時候魚餌還沒有掛上,但是要想準確找底,就必須掛上魚餌。丟入水中後,會計算出水位,準確找到底部。不過總的來說,粗略搜索壹下基本可以滿足要求。
當兩個誘餌懸浮在空中時,這些方法通常被定義為離底或漂浮。根據釣組的情況,我們會采用鉛量比較大的魚漂或者降低餌料比例,采用雙鉤餌料調節的方法,控制水中鉤餌的情況。當確定目標魚為中上(下)層魚時,如鰱魚、鯉魚、公雞等。,或捕撈海域因氣溫、標準氣壓、水溫等原因導致漁種離底或上調。
在這些前提條件下,掛釣要用兩個魚鉤和魚餌,並根據拉起浮漂和拉下浮漂的距離,即升高或降低水位來尋找遊動層,探索魚吃。夏天可以說是經常使用的壹種釣魚方法。但是在風大、水多、小雜魚多的前提下不實用!
下鉤觸底時,可采用這種重釣法,也可采用雙鉤調餌法,使下鉤餌觸底,上鉤餌掛,只要釣眼比調眼高壹兩眼即可。誘餌和釣魚,上下聯動,相輔相成。可以說這是壹個理想化的誘餌情況。我想臺灣釣魚經常提到的“四釣二釣”就是指這種餌料情況。
這種餌料適合釣雨穩定,魚訊好的底棲魚。特別是在識別出捕魚區有醬層的時候,要毫不猶豫地采用這種方法。如果有風的天氣,就不實用了,非常容易漂移。小雜魚太多不好,太聰明,姿勢忽長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