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的煎法是指煎藥方法。煎藥方法歷來受到人們重視,清代名醫徐大椿曾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1)煎藥用具:前人認為“銀為上,磁者次之。”不主張用錫、鐵鍋煎煮,因有些藥物用後會發生沈澱,降低溶解度,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副作用,目前則通用砂鍋、砂罐,價廉而且不會發生化學變化。(2)煎藥用水:用清凈而無雜質的河水、井水、自來水或蒸溜水為宜。用水量視藥量大小而定,壹般以漫過藥物壹寸左右適宜。入煎前最好用冷水將藥物浸泡半小時後再煎。(3)煎藥火候:煎藥火候需要根據藥物性質而定。如氣味芳香、容易揮發的花葉類藥物,壹般需急火煎,煮沸3—5分鐘即停火,再燜10分鐘左右即可,否則過火可能喪失藥效。如滋膩質重,不易出汁的根或根莖壹類藥物,壹般須慢火煎,烏頭、附子宜慢火煎1小時,中間不加水,可減低毒性。(4)煎藥時間:壹般藥物煎煮15—20分鐘左右。但根據各類藥物的不同,又有較特殊的煎法。
先煎:如介殼類,礦石類藥物應打碎先煎,煮沸後約10—20分鐘,再下其他藥。泥沙多的和質輕量大的藥物,如竈心土、茅根、竹茹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後以汁代水煎其它。
後下:氣味芳香的藥,宜在壹般藥物即將煎好時下,煎4—5分鐘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走散。
包煎:有些粉末或小粒的種子類藥物宜布包煎,防止煎後藥液混濁及減少對消化道、咽喉的刺激。
另燉或另煎:某些貴重藥,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減少同時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可另燉或另煎。如人參,應切成小片,放入加蓋盅內,隔水燉2—3小時(也可研粉吞服或單煎服用)。又如難於煎出氣味的羚羊角、犀角、應切成小片另煎2小時取汁服(亦可水磨汁或銼成細粉服)。
2、中藥的服法。服藥是否合法,對療效也有壹定影響。(1)服藥量:中藥壹般每天壹劑,病情嚴重的,如急性病發高熱等,可以考慮每天服二劑。慢性病可以壹劑分二天服,或隔壹天服壹劑。每劑藥物壹般煎二次,有些補藥可煎三次。每次煎成藥汁250—300毫升。可以分煎、二煎分服,也可將兩次煎的藥汁混合後分2—3次服。(2)服藥時間:壹般來講宜在飯前約壹小時服,滋補藥宜空腹服,治癥疾藥宜在發作前二小時服,安神藥宜在睡前服。(3)服藥方法:壹般湯劑宜溫服。服發汗解表藥除溫服外,藥後還需溫覆避風,使遍身持續地微微有汗。嘔吐或藥物中毒,宜小量頻服。丸、散、片等藥劑,除有特別規定外,壹般都用開水吞服。
參考資料:
自貢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