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醫能走多遠?-關於抗瘧疾記錄的評論

中醫能走多遠?-關於抗瘧疾記錄的評論

中醫能走多遠?——作為壹名中醫專業的學生,這次看了抗瘧記錄,感觸頗深。無論是我熟悉的在天目山藥用植物學實踐中采集的青蒿標本,還是中醫藥在世界上的發展,都值得我深思。而電影或者歷史事件本身給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震撼。20世紀60年代,瘧疾肆虐,瘧原蟲對王牌抗瘧藥氯喹產生抗藥性,惡性瘧疾成為世界性棘手問題。黃花蒿是菊科草本植物黃花蒿的幹燥地上部分。青蒿素的結構式是我國發現的第壹個植物化學物質,也是我國唯壹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按照合成藥物研究標準研制的中藥。青蒿素抗瘧藥的發現是繼奎寧之後,全球抗瘧藥發展史上的又壹個裏程碑。是國家多部門、多學科合作在科研計劃組織下取得的重要成果,是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寶庫的成功範例。但遺憾的是,由於中國早期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青蒿素在上世紀70年代末才剛剛研發成功,其核心技術向國內外公開。青蒿素雖然研發成功,但畢竟只是初級產品,離現代藥物的標準還很遠。國外各大藥企根據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投入巨資對青蒿素進行深入研究,迅速占領國際抗瘧藥市場。但誰也不能否認,青蒿素的成功是人類醫療史上的裏程碑。沒有“523”項目的系統工程,世界抗瘧藥很可能在含氮雜環化合物中摸索。青蒿素的成功無疑鼓舞了許多中醫藥研究者,開拓了中醫藥走向國際市場的道路。中藥也可以有明確的有效成分,明確的化學配方和提取方法。證明中藥不僅僅是復方,在中國是人才信賴的,單壹的化學成分也能進入國際人的生活。青蒿素的取得是壹個裏程碑,是中國全體醫學工作者智慧的結晶,是後人高舉的壹面旗幟。青蒿素之後呢?留給我們的是思考。思考為什麽青蒿素的最終結果只能是,雖然中國在青蒿素研究上打了壹場漂亮仗,在國際科研上遙遙領先,但在國際市場上卻敗下陣來,尷尬地變成了外國藥企的原料產地。由於經濟等原因,該科研成果僅在國內申請了專利,而國外專利賣給了諾華公司。諾華註冊了大量的國際專利申請和新藥。中國藥企只能充當原料生產商,制劑最終由諾華在中國的工廠生產。中國醫藥工業仍然沒有實現自己的創新藥物在國際市場上賺大錢的夢想,仍然獲得微薄的原料加工費。國際組織對中國制藥廠的幾次檢查都沒有通過,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句“妳不知道這兩個燒杯哪個用哪個幹凈”和中醫不斷尋求國際認可的場景壹直在我腦海裏盤旋。中醫是藥嗎?中醫藥在國際市場上能走多遠?曾經聽過壹個關於中醫在英國市場的影響力和發展前景的講座。講座中提到,中藥在國際市場的地位還是在西方主流市場。中醫在中國還沒有獲得壹個“名字”,只是作為壹種保健食品或替代療法出現,而不是真正的藥物。在國際市場上,中成藥只占產值的3%~5%,而且大部分在低端市場。近年來,中醫藥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前景趨於樂觀。目前,壹些國家將中醫藥納入傳統醫學或植物醫學進行管理,在制定標準和管理政策方面對中國持開放態度
  • 上一篇:中國這麽大,各城市有什麽特色早餐?
  • 下一篇:為什麽這幾年很多人去貴州旅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