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西方傳統節日起源的差異
中國是壹個有著古老東方文明的國家。其悠久的歷史和優良傳統為傳統節日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為壹個農業國,中華文化深深根植於農業,因此,農業活動使得節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如春節就與壹些農業活動,如種植、收獲,有著密切的聯系。從另壹方面來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壹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都是由歲時節令轉換而來的,具有濃厚的農業色彩,而西方的傳統節日的起源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西方國家,宗教是文化和社會的中心。人們的思想可以通過宗教來反應。與此同時,宗教通過人類對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著他們。自從歐洲大陸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後,西方幾乎所有影響最大的傳統節日都與基督教有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宗教存在於各行各業。
二、中西方傳統節日慶祝方式的差異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再加上儒家思想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節日就特別註重儀式,比如清明祭祖,元宵節舞龍燈等活動成了我們不可缺少的慶祝形式。節日裏,年輕人必須禮拜老人,全家要吃團圓飯,要闔家***慶,闔家節日。即使是春節的互相串門拜年,也基本是在親屬之間。壹群陌生人在壹起狂歡,那是沒有的、不可想象的。即使是戶外多人參加的扭秧歌活動,也只是壹種表演性質的活動,沒有全民狂歡的性質。
方的節日的慶祝卻強調內容的豐富多彩,比如,巴西狂歡節最富魅力、最精彩絕倫。每年的狂歡節壹到,市民聚集到市區指定的主要街道或廣場上,在鼓隊和電子高音喇叭車播放的桑巴舞曲聲中,或戴假面具,或畫臉譜,或推著彩車,或不做任何化裝,狂熱地跳桑巴舞,自娛自樂。男女老少都跳起來了,整個城市歡騰起來了。
三、中西方傳統節日文化價值的差異
在中國,人們尊重集體並把個人投入集體當中,他們重視集體而不是個人價值或個人的自由發展。因為是繼承了儒家的集體主義,因此這些節日表現出對整體情況的考慮。而西方人卻截然不同,他們尊敬人與自然,強調個人價值,並且追求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中國的節日體現著中國人的美德和風尚,尊老愛幼,互敘親情,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應該繼續發揚,所以國人壹直堅守著這些中國節的好習俗、好風氣。即使喜歡過洋節的人,也沒有誰想要摒棄中國節日。
西方的傳統節日體現了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前進的必然,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群體性、眾人***同參與性,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渴望互相交流、群體參與、***同發泄情緒的願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閉形式,沒有了上下級、老人與青年之間的等級束縛,體現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現自我的特點。
小結:中國有著很悠長的歷史,所以傳統節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非常早的時期,那時候的社會文化跟現在完全不壹樣,不像現在這麽先進,所以有些傳統節日在我們現在看來就太落後古板了。西方歷史比較短,他們的節日形成時間離現在比較近,自然就顯得更先進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