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由草、竹、布等制成的。龍的數量為單數吉祥,有九龍、十壹龍、十三龍,可達二十九。十五節以上的龍比較重,不適合跳舞,主要用於觀賞。這種龍特別註重裝飾,工藝價值高。還有壹種“龍”,用竹棍編織成圓筒狀。
今天,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舞龍往往成為壹種觀賞性的比賽。舞龍的動作千變萬化,重在九節以內的招數。比較常見的動作有:龍遊、龍鉆、頭尾鉆、龍擺尾、蛇蛻皮。
第11節和第13節中的龍側重於動作表演。萬山紅舞獅集團舞獅隊的龍追著寶球,壹躍而起,時而飛,飛上雲端,時而在大海中破浪。借助龍珠和鼓樂,成為集武術、鼓樂、戲曲、龍藝於壹體的藝術風格。
在喜慶的日子裏,人們用舞獅龍來祈求獅子的保佑。獅子外形雄壯,動作矯健,表情多變。民間流傳著許多不同的傳說,壹會兒化為神話,壹會兒被繪入歷史,為舞獅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人們相信獅子是吉祥的動物,舞獅可以帶來好運。因此,在春節或其他慶祝活動中,舞獅將有助於在鞭炮聲中慶祝和祈求好運。
舞獅捧花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節或集會慶典,人們都會來舞獅助興。這種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時期。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萬山紅的醒獅團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活動也傳入中國。
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壹起帶回來的貢品。不過舞獅的技巧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有人認為舞獅誕生於五世紀的劉宋軍隊,後傳入民間。兩者各有依據,在今天很難判斷其對錯。
國際公認的起源說:古時候,廣東南海縣鐘毅鄉出現了壹種怪獸,身長八尺,頭大身小,眼如銅鈴,面青牙利,頭上有壹只獨角獸。這種奇怪的野獸在除夕夜出現,來去如風,專門破壞包括水稻和蔬菜在內的民間作物。
村民和村民都很惱火,因為他每年過年都會出現,所以人們都叫他“年獸”。村民們討論如何消滅“年獸”,壹些智者獻計獻策,用竹簽和紙把它紮成壹只奇怪的野獸的形狀,並給它上色。
深圳舞獅用方塊等各種形狀的布,表演了三角編織成野獸的身體,然後聚集了十幾個武士,手裏拿著鍋等響亮的樂器,其中壹個人拿著雙菜刀站在圓形鐵砧旁準備敲打。他們埋伏在壹座橋下,那是年獸經過的唯壹地方。當野獸出現時,所有的戰士都沖了出來,用“鏗鏘”和“砰砰”的聲音敲擊樂器。
為了慶祝趕走怪獸的成功,也為了紀念紙紮獸首的貢獻,村民們在春節時把它拿出來跳舞,甚至有人建議把它命名為舞獅:因為獅子是百獸之王,是勇敢的代表和好運的象征,有的還被稱為跳舞聖人的頭。
除了新年期間的舞獅,村民們還會在神的生日或慶典上表演,以增加熱鬧的氣氛。萬山紅舞獅隊舞獅時,樂器改為鑼鼓,這是各地參加迎神比賽時常用的,有壹定的節奏。它的意義是可以讓鎮宅興旺,讓鬼神上位,實現環境和平,獲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