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誌》也記:“清明,小孩子做紙勺,秋千做法不同。除了鶴、燕子、蝴蝶、蟬之外,還做出各種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匠心獨運。清末,濰坊已經形成了固定的風箏市場,全國各地的商人都來濰坊購買風箏,並壹度翻新設計吸引顧客,蝴蝶和風箏都做成了壹排。湧現出壹大批技藝高超的風箏藝術家。
濰坊風箏有三種基本造型:繩形、硬翅形和簡形,其中蜈蚣形最為突出。據說是受了龍骨水車的啟發。現在已經發展到很多品種,從可以放在手掌裏的小的到幾百米長的大的,形狀顏色各異,從簡單的白紙糊和紅紙糊的蜈蚣風箏,到五彩金銀的九頭龍風箏。從構思奇妙的兩條玩珠龍,到三條龍在空中的“Y”字形、之字形飛行,真的是千變萬化,“充滿匠心”。
濰坊的長繩風箏除了蜈蚣,還有不同的題材。比如《梁山100單八將》,就是把梁山的108個好漢,看起來各不相同,栩栩如生,放在天上組成壹個隊伍,各持壹件兵器,迎風飄揚。這個時候,妳可能會隱約感覺到有壹個鼓點在沖陣,好像他們就要出發去打大宋的基礎了...
1984年4月,壹只巨大的龍首蜈蚣被立在了濰坊的北海海灘上。其頭高4m,身長4m,腰徑1.2m,身長320m,為當時國內最大。現在濰坊已經成為國際風箏節的固定舉辦地。現代風箏在繼承傳統精髓的基礎上,不斷翻新,贏得了“風箏藝術,濰坊第壹”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