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經典,就是人類的***同精神財富。眾所周知,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就從未停止過向西方學習的腳步,這固然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但也不可避免的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沖擊。時致今日,如何繼承和保護日漸式微的傳統文化已成為了學界和民間的當務之急。 自從蔡元培先生廢除“讀經科“以來,經典教育就從教育體系中消失了,而我們在接受西式教育時,只采用了它的形式,卻沒有學到支撐它的信仰體系和價值觀念(也不可能學到),加上十年動亂期間對傳統的錯誤批判和醜化,急功近利的應式教育又在中國運行了這麽多年,傳統文化和經典教育在現代人身上幾乎喪失殆盡,這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損失,信仰的迷茫,誠信的缺失,自私沒有公心等問題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他寄希望通過文化經典培養人們真善美的精神,促進全面發展,這壹點是富有遠見的。我們有那麽多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文化經典,其中有許多有益的東西。毫不諱言,中國的教育遠沒有西方發達,也存在著許多急需改進的地方,中文也的確可能比英文難學,但這些都不是拒絕傳統文化的理由。我們應該接受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但也許並不可能像西方那樣通過把《聖經》和上帝引入課堂的方式達到這壹目的。中國人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如果背叛了它們,我們還何以中國人自居,又怎麽對得起祖先和子孫後代呢?為什麽有外國人說現在的中國最不像中國,這難到不應該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足夠重視嗎? 繼承中國文化和經典是壹個系統工程,它需要有壹批植根於傳統文化土壤之上,又能吸引借鑒外來文化的公***知識分子對它加以重構和改造,吸取精華,去其糟粕。現在,中國文化需要的不是振興和弘揚,而是傳承和保護,假大空的口號喊了那麽多年,到底有多少實際的措施真正落到了實處,像書法、藝術、、武術等文化樣式若不從小接觸和培養,不能成為個人生命中的壹部分,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價值。如今,在民眾中推行經典教育,面對西方文化保持足夠的警惕以抵制它的侵略也許是傳承和保護中國文化最現實最明智的選擇。 壹個中國人,特別是壹個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如果背叛了名譽法典,拋棄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國教中的名分大義,那麽,這是壹個喪失了民族精神,種族精神的中國人,就不在是壹個真正的中國人了。吉普賽人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他們因為沒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才像浮萍壹樣的漂泊,到哪裏都在精神是受歧視。不要讓我們的後代淪落,經典文化就是壹個民族的脊梁。
上一篇:中秋節領導致辭下一篇:書香文化長廊墻面設計都有哪些設計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