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為什麽說“壽”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為什麽說“壽”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我國的壽字藝術,源遠流長。漢字實際上是根據“六書”造字規範創造的,壽字也不例外。

最初的壽字是以象形的姿態出現在漢字的寶庫中。所謂象形字就是源於實物的寫意,但壽字沒有具體的形態。

據說,壽字的象形文字,是從遠古的傳說中演變而來。伏羲氏時期,根據龍馬負書出於河洛而演八卦,創造了龍書,新石器時期的神農氏創造了穗書。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有關於神農見嘉禾八穗而作穗書的記載。

黃帝時期,倉頡創造了鳥跡書,堯帝時期的龜書,高陽氏時期的蝌蚪文等,都是取之於實物形態,用於表達壽字的涵義,這應是壽字的雛形。

據考證,壽字的應用是從商代開始的。當時還沒有規範的象形文字,人們從甲骨文中,借來壹個“疇”字作為壽字,因為疇就是田壟的意思。

當時種莊稼都是隨形就勢,田壟是彎彎曲曲的很長,它又有長久長生的意思,於是大家便約定俗成,把疇作為壽字的標記,壽字就統壹起來了。

後來,人們認為壟是在地裏邊,人們就給它加了壹個田字旁,壹邊取意,壹邊取聲,所以又帶有形聲字的意思。因此甲骨文中的壽字,便以“疇”假借,在此基礎上變化出現了千變萬化的體態。

借用疇字畢竟是壹字兩意,用起來不便區別,於是又借來壹個老字會意。古寫的老字,從形體上看,像壹個手扶拐杖的老人,從字義上說老人意味著長壽,於是便取老字頭,再覆蓋在壽字之上,把兩者結合到壹起,上邊形意老,下邊形聲疇,組成了壹個形聲字壽。由此可知,壽字的最初本義應為年紀長。

形聲壽字,到周代得到了廣泛應用。在《詩經?魯頌》中,有“三壽做朋,如崗如陵”的詩句,對此句中的三壽解釋,歷來不下10余種說法,但認為指三位長者的占多數。

由此可見,運用壽字的褒意,以示招福納祥,期盼追求人生高齡長壽,健康如意,已成為中華民族祖祖輩輩約定俗成的社會風尚。老而為壽,壽而為尊,尊而為貴,貴而為福。

東周時期諸侯割據,文字書寫紛雜,是文字衍變發展極富創造性的時代。壹字數形者不足為怪,以致後來出現了千變萬化的壽字形態,造成了使用的極大不便。

後來,秦始皇兼並六國,丞相李斯等人取石籀大篆予以整理改造,遂創秦篆壹統天下,其中也統壹了壽字的寫法。

大篆是西周時期普遍采用的字體,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針對不同的書寫媒介,大篆也有金文、籀文之別。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在夏代我國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制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代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做“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做“鐘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1200多年。

籀文,古漢字壹種書體的名稱。也叫“籀書”,又稱“大篆”。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體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兩漢時期,字體雖有隸、篆、草、行各種書體,但筆畫形態都以先秦文字為依據,變化不大。

壽字基本上是按照“六書”造字規範順序演變而成,以形聲字居多,也有少數指示和會意。

“壽”字雖不是漢字中出現最早的文字,但它卻是我國多變的異形單字,超過了其他任何壹個漢字,這是世界上任何壹種文字都無法達到的。

可以說,壽字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更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遺產。

  • 上一篇:2019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考什麽?
  • 下一篇:從年銷超50萬到“泯然眾人矣”,廣汽傳祺該如何破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