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為什麽《資同治鑒》是封建帝王的教科書?

為什麽《資同治鑒》是封建帝王的教科書?

舊史學的服務對象僅限於封建帝王、官僚和知識分子,只寫封建帝王家族的興衰及其個人傳記。

司馬光編撰《子同治簡》的思想,產生於他在宋英宗為官期間。他說:“我厭倦了朝臣,也嘗到了舊歷史的復雜。打扮自己的人很少懂。其實皇帝每天都有很多機會,沒時間到處逛。他求戰國還錢給賢德。國家的興亡關系到其余的人。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它被解釋為編年史。”

英宗看了初稿,認為很好,鼓勵司馬光繼續編下去。於是司馬光選了壹個助手繼續寫,題目暫定為《歷代君臣事跡論》,已經有點帝王教科書的味道了。英宗死後,神李宗壹眼就看出這本書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作用,讓國王吸取經驗教訓,於是賜名“資治通鑒”,並親自作序。

顯然,司馬光的《資同治鑒》是壹部專門為宋朝皇帝編寫的簡明歷史教科書,提供了治理混亂盛衰的經驗。

這就決定了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歷史上的君主分為五類:開天辟地、鍥而不舍、靈異、中興、亂死。企業家,如漢高祖、漢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保衛君主,如漢文帝、漢景帝;中興之王,如漢高祖宣帝;靈異之君是指那些“慣於燈紅酒綠,甘於偷懶,忠於作惡,混吃等閑,不理會事物的得失,取眼前之失,不思千古之患”的君主,使得“祖考業”日漸衰落,如西漢的元帝,東漢的成帝、桓帝、靈帝,都屬於這壹類。在司馬光看來,這種君主還不是最壞的。最慘的是那些亂死的君主。他們“不關心道德和正義,他們的性別不受法律約束。他們棄道趨惡,棄禮放縱,用諂媚者,懲奸除惡,荒淫無度,懲奸除惡,漠視民怨”,如陳後主、楊迪等。對於君主的亂死,進行壹定程度的揭露和譴責,作為後世君主的教訓。

《通鑒》壹書貫穿封建史觀,強調維護紀律,主張維持現狀,反對任何改革措施。他認為有德之人稱為“君子”,得德之人稱為“小人”,並建議皇帝只任用有德之人。

為什麽要編這樣壹本書?其實道理很簡單——統治者(及其協助統治的知識分子)為了有效統治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的教科書。現在不是都喜歡編什麽實戰案例的書嗎?這些書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帝王治天下實戰案例系列”,即中國歷史上所謂“帝王術”的神秘系列。

中國的先賢們從來不太喜歡自然科學史,而是把政治(統治)史視為世界上唯壹的科學,因為它對現實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可以幫助皇帝在政治舞臺上立於不敗之地。這種認識始於周代,統治者在這方面有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尚書》和《子同治簡》。後來形成了壹個傳統——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統治者,無論是封建(皇帝)還是半封建(蔣介石)還是半無產者(洪秀全等。)或者純農民(朱元璋等。),把這類書當成自己統治世界的秘方。這類史書曾經承擔了保證中國的政治《本草綱目》。當然,它對中國歷代統治者的文化心理和人格構成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這壹角色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日積月累。經過歲月的歷練,如發酵了幾千年的老酒,在中國統治者的胃裏醉了,在他們的血液裏蔓延,作為地方的統治特質種下。

  • 上一篇:中美婚姻觀的差異及其原因
  • 下一篇: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