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人壹種難以融化的感覺,如壹種經年累月釀造的老酒,這是哺育我們的“文化根”。傳統春節融入了壹種文化的意境和象征,承擔了壹種文化的功能。壹種是辭舊迎新,在生活中打個結,把過去和未來分開;二是祭祀,銘記先人之德,傳承先人之誌,融合世間萬物,祈求人生幸福;第三,宗族禮儀交流,安排生活秩序,聯系世代親情,尋找個人定位,承擔社會責任;第四,民俗娛樂,擴大社會交往,傳播傳統文化,宣泄感情,體味人生樂趣。
春節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沈澱了厚重的含金礦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壹月天》詩:“鞭炮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千千萬萬個家庭,每天總是以新桃換舊桃。”文化的質量幾千年不變。
在城市生活久了,經常聽人說現在春節越來越沒意思了。生活水平方面,年過得越來越好,但是春節好像少了點什麽。現在城市過年,匆匆忙忙越來越簡單,剩下的只是休閑娛樂和走親訪友。尤其是電視這個“魔盒”嗅進了人們的生活,春節這個豐富愉悅的節日被這個“怪物”占領了,在人們的記憶中只剩下壹場元宵般的晚會。春節已經失去了本質,只剩下了形狀。
如果在以前,每個人都是環環相扣的鏈條中的壹環,或者是社交網絡中的壹個固定的結,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踏踏實實地安頓下來。那麽在現代都市社會,壹個人就成了茫茫人海中的壹粒沙子,匆匆的過客,斷了根四處漂泊的浮萍,漸漸迷失了自我。什麽時候才能重繪壹道風景,連接過去與現在,架起傳統與現代的橋梁,重鑄壹個金色的春節!(朱朕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