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龍為神話中的神異動物,在陰陽宇宙觀中代表陽,是民族的象征和王室的標誌。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壹中原各部落後,揉合各氏族的圖騰形成的形象。傳說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
龍是偉大的,因為它得到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尊敬;龍又是虛無的,因為它只是壹種精神,而不是壹種物質。
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人經常自稱“龍的傳人”。
龍成了中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對每壹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壹種符號、壹種意緒、壹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
擴展資料:
在中國,龍經歷了四個較大的發展階段:圖騰崇拜階段、神靈崇拜階段、龍神崇拜與帝王崇拜相結合的階段、佛教娜迦龍崇拜與中國龍崇拜相結合的階段。
在圖騰崇拜階段,中國遠古的某些部落把龍視為圖騰,作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標誌。根據歷史文獻資料和有關傳說,龍(原形為蛇)原為伏羲氏族的圖騰,後來成為太暤(太昊)部落的圖騰。太暤部落是龍圖騰崇拜最為重要的起源地之壹。
在神靈崇拜階段,農牧業逐漸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發展,從較為單壹的圖騰崇拜過渡到多神崇拜。龍圖騰崇拜也發展為龍神崇拜。人們把龍神化,奉龍為水神、虹神。
龍被神化後,又與帝王崇拜結合在壹起。秦漢時期,中國大統壹,要求有壹個與之相適應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龍崇拜便與帝王崇拜結合在壹起。
中國古代帝王把自己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或龍神之子,或把自己說成是受龍神保護的人,借助龍樹立權威,獲得人們普遍的信任和支持。這樣,龍獲得了更為顯赫的地位,對中國龍文化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