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是七夕節。
七夕節(Double Seventh Festival),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晚上舉行,故名“七夕”。
乞巧節是指女孩向織女乞求壹雙巧手,祈求自己長得美麗,有壹雙巧手,嫁得壹個如意郎君,這是女兒們的美好願望。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壹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乞巧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七夕節”“女兒節”。
乞巧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傳說織女是壹位誕生於七月初七,心靈手巧,心地善良的紡織女神。因此不少女子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
乞巧節的節日風俗: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祈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的相會。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七夕乞巧
七夕乞巧,判定乞巧者巧拙的“蔔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