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故事內容:共有24個故事,分別是:忠孝節義、望雲思父母、下筆救父、養父母彩衣、哭求竹筍、打虎救父、鹿奶侍奉父母、籠承母歸、棄官侍奉父母、藝鷺順從母親、賣身埋父、嘗湯藥、臥冰乞鯉、雷音墓哭、李白。
格言大意:孝是儒家倫理的核心,是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圖》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擴展數據:
《二十四孝圖》書評: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須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辯證地、歷史地分析。確實有值得繼承和發揚的內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是對父母的愛和關懷,發自內心為父母服務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幾乎都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有其永恒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和精髓。當我們讀《二十四孝》的故事時,我們應該同情地理解古人。他們可能不看重形式,讓後人壹個個去做,但他們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還是有壹個“孝”字的!
從另壹個角度看,由於“孝”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壯大於封建社會,必然有其歷史局限性,特別是在它成為“以孝治天下”的官方理論後,產生了逆來順受、愚昧迷信、因果報應等觀念,甚至出現了“為鯉而眠冰上”、“滿是蚊子”等壹些背離人性的地方
我們今天提倡的孝道,應該是文明理性的。所以,我們要不加分析地吸收《二十四孝》中的壹切。簡而言之,在當今文明法制的社會,父母和子女在人格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父母有責任和義務養育子女,子女有責任和義務孝敬父母。現在有不孝順父母的子女,有遺棄、出賣甚至掐死、溺死親生子女的父母。這些都是不人道的非法行為,是社會和人類良知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要倡導“慈父孝”,繼承和發揚孝文化的精髓。
百度百科-二十四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