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十大名曲是中國民族器樂曲中不可多得的傳世之作,分別是:二泉映月、良宵、聽松、空山鳥語、寒春風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寶佛、光明行。這十首曲子都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瑰寶。
二胡(拼音:Erhu)始於唐朝,稱“奚琴”,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是壹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壹。二胡音色近乎跟人聲壹樣,具有歌唱性、訴說感。
《二泉映月》是中國民族器樂曲中不可多得的傳世之作。曲中二泉,即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阿炳)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家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人,壹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人生。
作者運用二胡五個把位的演奏,配合多種弓法的力度變化,流露出壓抑悲愴的情調,繼短小的引子後,旋律呈微型流動,恰似作者端坐在泉邊沈思往事。
主要特點:
二胡始於唐朝,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壹個少數民族,原本叫“嵇琴”和“奚琴”。最早記載嵇琴的文字是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宴榮山人池亭詩》:“竹引攜琴入,花邀載酒過”,宋朝學者陳旸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
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胡琴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壹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壹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
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壹根弦,仍然用另壹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