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的主要傳統節日。定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十六。梁河景頗族主要屬於蘇朗(洛阿)支系。目瑙縱歌(蘇朗語稱藏歌)是大家壹起跳的意思,也就是“萬人之舞”。
節日在廣場中央舉行,有壹列豎眼。人們排成壹條長隊,男人們戴著帽子,以孔雀羽毛為頂飾領舞。男的都在大力跳舞,個個精神抖擻。女人們搖著五顏六色的手絹和扇子,上面裝飾的銀泡泡和銀鏈子叮當閃亮,像蝴蝶壹樣翩翩起舞,像孔雀壹樣驕傲。
舞蹈排列成陣,隊形變化有序,時而像五彩繽紛的練習,時而像淡淡的薄霧;人數眾多,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舞步矯健活潑。伴隨著木鼓、芒鑼、“東巴”和笛子,“哦,好熱”的歌聲旋律飛上天,響徹整個景頗山。
2.阿昌族的阿魯沃羅節
梁河是中國兩個阿昌族聚居區之壹。全國有三個阿昌族自治縣,僅梁河就占了兩個,分別是九堡和居松阿昌族自治縣。
據史料記載,阿昌族是最早居住在青海、甘肅高原的邊強民族,其中壹部分很早就從川西遷徙到滇西。大約在公元13世紀,他們中的壹部分沿著雲龍、保山、騰沖壹帶陡峭地移動,最後定居在梁河地區。
在古代,阿昌是壹個很好的歌手和舞蹈家。阿昌的歌清亮明朗,阿昌的舞莊重樸實。充滿民族特色的阿昌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臥螺節”。
3.德昂澆花節的傳說
德昂族(原名崩龍)主要居住在兩河萊蒙村的“二姑鎮”和宋村的“白鹿頭”兩個自然村,地處亞熱帶半山區,房屋多為竹木建築。
澆花節(又稱潑水節)是德昂族的傳統節日,從清明節後的五到七天開始,持續三天。澆花節與傣族潑水節內涵相同,但活動內容卻大相徑庭。
擴展數據
1,目瑙縱歌節的節日內涵
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大、最隆重的民族節日。景頗語叫“木腦”,紮瓦語叫“宗哥”,意思是大家壹起來唱歌跳舞。是景頗族為祭祀太陽神“木代”而舉行的最盛大的祭祀活動,也是景頗族的傳統節日。
屆時,三山五嶺的景頗族會聚在壹起,縱情歌舞。在垂直方向跳舞的時候,會有幾千人,長時間過萬人,所以也叫萬人之舞。包含多種豐富多彩的舞蹈形式,舞蹈隊伍排列成陣,舞步大膽有序,節奏明快,展現了景頗集體舞的高水平。
各種各樣的“目瑙縱歌”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廣泛的群眾性,而且還展示了景頗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觀念和文化藝術特色。是祖國文化藝術花園中的壹朵絢麗的奇葩。
2.民族簡介
阿昌族是雲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德宏自治州的梁河、龍川、瀘西三縣,部分在保山市的騰沖、龍陵縣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雲龍縣。
阿魯沃羅節是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過去每年農歷九月初十舉行。“阿樓”和“臥螺”是兩個基於兩個傳說和故事的節日。阿魯窩洛節是由梁河、瀘西、騰沖、龍陵、雲龍等阿昌地區流行的窩洛節和隴川縣戶撒、拉薩地區流行的阿魯節結合而成。
3.民族簡介
德昂族(原名崩龍)是中國少數民族之壹。現有人口15462。,地處亞熱帶和半山區,房屋多為竹木建築。
居住在德宏地區的德昂族稱自己為德昂族,居住在鎮康、耿馬縣的稱自己為娘或那昂。“昂”是壹個民族的說法,意思是“巖石”和“洞穴”。“德”、“妳”、“那”是敬語的附加詞。
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這種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系的瓦德昂分支。文字流傳不廣,主要用於記錄民族的歷史、道德、法規和書寫佛經。許多人熟悉傣語、漢語或景頗語。
百度百科-澆花節
百度百科-目瑙縱歌節
百度百科-阿魯沃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