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最早是美國兩位化學老師實施的,在美國已經比較成熟。在我國,這壹概念的引入由來已久,但由於經濟條件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僅停留在理論研究和少數試點實施的層面,並未真正發展起來。
如果把教與學的過程分為知識認知和知識內化兩個過程,那麽傳統教育壹般是在課堂上,教師講解知識,學生完成知識認知,然後課後布置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內化。
所以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將傳統教育中的課內和課後的學習任務進行翻轉,即在信息技術的加入下,利用在線教育平臺,通過課後自學教學視頻來完成對知識的認知。課堂上,老師會組織壹些互動活動,比如討論、分享等,實現知識的內化。
翻轉課堂還是壹種比較新的教學模式。雖然很多教育巨頭都給翻轉課堂下了定義,但是還沒有得到壹個公認的定義。
薩爾曼·可汗(可汗學院的創始人)這樣定義翻轉課堂。
他在TED的演講《用視頻再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學生晚上在家看可汗學院的數學視頻,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業,遇到問題向老師同學請教。這與“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傳統課堂模式正好相反,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
也正是因為他演講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在赫爾巴特的傳統教育中,教師、教材和課堂是三個中心,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講課是主要的教學方法。內容重視基礎知識,註重培養學生記憶知識的能力。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知識的內化是建立在交互活動的基礎上的,所以傳統的教育模式,即學生暫時記住新知識,並不壹定實現知識的內化。這種模式導致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後來杜威提出實用主義教育,以學生、體驗、活動為三個中心,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做中學。然而,實用主義教育也有其不足之處,包括缺乏邏輯體系,知識不系統;不容易進行教學評價,容易流於表面,學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
傳統教育和實用主義教育各有利弊,支持者之間也壹直存在矛盾。
沒有外界的參與,壹個領域很難有進步!
信息技術的加入,解決了這個長期存在的矛盾。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在家自學視頻課,完成知識學習(而且很多視頻課都是由相關領域的名師或專家講解,比普通中小學老師水平高,制作精良,趣味性強),讓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建立教學活動,講解課堂重難點。
目前有很多完善的翻轉教育平臺,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後登錄觀看指定視頻,並完成相應的評價。平臺可以收集學生學習的數據,包括是否上完了視頻課,瀏覽時間,在哪裏反復看,錯題集中在哪裏。這樣,在課前,老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完成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要註意引導學生,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其實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還有翻轉課堂中發現的新的教育真理和目前可行的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