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包括制造業、采掘業、建築業和公***工程、上下水道、煤氣、衛生部門。
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它是指第壹、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運輸、通訊業、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第四產業:是前三大產業的延伸,該產業是指對本身無明顯利潤但是可以提升其他產業利潤的公***產業。也可以稱之為知識產業,或者信息產業。
第五產業:又稱文化產業,它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存儲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壹系列活動統稱。第五產業是屬於智慧產業範疇,包括咨詢、策劃、廣告、文藝、科學、教育等,它是直接獲取和利用人自身的智慧資源,滿足人或機構在知識、文化、技術等方面的需要。
產業在產業經濟學中有三個層次:
(1)第壹層次是以同壹商品市場為單位劃分的產業,即產業組織,現實中的企業關系結構在不同產業中是不相同的。
產業內的企業關系結構對該產業的經濟效益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要實現某壹產業的最佳經濟效益須使該產業符合兩個條件:首先,該產業內的企業關系結構的性質使該產業內的企業有足夠的改善經營、提高技術、降低成本的壓力;其次,充分利用“規模經濟”使該企業的單位成本最低。
(2)第二層是以技術和工藝的相似性為根據劃分的產業,即產業聯系。壹個國家在壹定時期內所進行的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各個產業部門通過壹定的經濟技術關系發生著投入和產出,即中間產品的運動,它真實地反映了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比例關系及變化規律。
(3)第三層次是大致以經濟活動的階段為根據,將國民經濟劃分為若幹大部分所形成的產業,即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