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數據
壹.導言
中國要建設和諧世界,首先要創造、發展、完善和普及和諧文化。和諧的內涵是和諧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本質屬性。和諧文化中的壹切理念和概念,如真理、價值、發展、審美、道德、理想等,都是以和諧及其內涵為基礎的。和而不同,容乃大,和而生,相得益彰。這其中蘊含著中國普世的“和諧”價值觀——平等、和諧、多樣、合作共贏。
中國壹直有哲學成語,如和、和、善、親和、和而不同、國富民強、百業興旺。
中國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養具有和諧文化的人,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胡錦濤同誌說:“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壹論述不僅涵蓋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的和諧,而且指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說,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不斷發展基礎上的全面和諧,是基礎性、普遍性、可持續性的和諧。總的來說,這是廣義的文化和諧。建設和諧文化,需要進壹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
二、意義
從哲學內涵上講,所謂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廣泛使用的“文化”概念,是指壹個群體或社會所共有的價值和意義體系,是理想、信念、價值觀、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包括這些價值和意義符號的物化狀態。文化的基本形態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文化水平、精神氣質和生活質量。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涵、以文化為表現形式的文化體系。它集思想觀念、理想信念、社會風尚、行為規範、價值取向於壹體,蘊含著對和諧社會的整體認識和評價。
第三,形成
和諧文化的形成是壹定的社會主體對歷史的、現實的和未來的社會生活的認同和向往。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從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出發,註重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表現形式上看,和諧文化既有思想意識內容,也有制度規範。就意識形態而言,和諧文化體現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的認知和對社會和諧目標的追求;就制度規範而言,和諧文化體現了人們在和諧理念的指導下,為調整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而建立的壹系列制度設計和機制規範。
第四,方式
根據對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理論內涵的分析,建設和諧文化的途徑既要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又要不斷堅持科學創新;它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對世界文明優秀成果的吸收和借鑒。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應該立足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建設和諧文化不能脫離社會實際,也不能超越社會發展的階段和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設和諧文化,既要先進,又要廣泛。沒有先進性,就沒有感召力和引導力,就不可能引領全社會和諧意識形態的不斷完善;沒有普適性,就很難貼近生活、實用,也就沒有被大多數社會成員接受的可能。先進性是在廣泛性的基礎上體現的,要以先進性為導向。建設和諧文化是移風易俗、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是社會成員自我教育、提高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