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國學素養就是通過對國學經典的研習,從而提高本人的內在涵養,並進而提升壹個人的人生價值和道德水平水平。國學素養是指國學中傳統文化的人文教育部分,說白了就是人的素養教育、人格教育,通過修身養性孕育出真正的“人”
國學原指國家學府,如太學、國子監。國學指學問壹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它興起於20世紀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國大陸,文革結束後思想學術自由逐步有所恢復,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的空間逐步擴大,1980年代後“國學”復起至今。
“國學”壹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壹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壹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壹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壹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壹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壹般國學素養書單: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這些童蒙就是基礎的,淺顯,重在道德培養)
《大學》(儒家綱領)
《論語》《孟子》(人倫修養,人倫道德)
《中庸》(由天道論人道,由人道論天道)
《易經》(了解諸卦,精讀“文言”、“系辭”、“說卦”)
《書經》(《堯》、《舜》二典即可,《洪範》亦可讀)
《詩經》(重《國風》、《小雅》)
《禮記》(《禮運》《學記》《王制》《儒行》《月令》可粗讀)
《左傳》《墨子》(選讀《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無誌》、《非命》)
《老子》《莊子》《荀子》(全讀,精《性惡》、《修身》、《勸學》、《禮論》)
《韓非子》《壇經》《近思錄》《傳習錄》《史記》(重列傳)《資治通鑒》《楚辭》《文選》《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以上兩部我認為是詩詞部分的最低標準)《唐宋文選》,可輔讀《文心雕龍》《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