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壹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意義:
壹、傳承美德
傳統經典中承載的 “仁義忠恕孝悌禮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至今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學習,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樸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健全人格
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裏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壹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讓他們在本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優秀的古典經文意存高遠,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其中不僅有文學,還蘊涵著美學、哲學。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實孩子,就是給了孩子們壹把開啟心智的鑰匙。?
經典著作是我們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壹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從小就汲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弘揚國學。
四、鑄造精神
傳統的課堂教育側重於知識與意識形態教育,而缺失最大的壹部分就是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徜徉於國學經典之中,感受著祖國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學生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接觸獨具智慧和價值的經典,會逐漸培養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古文觀止》、《唐詩宋詞》、《孫子兵法》等等這些經典著作高度濃縮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包含了中華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讓孩子從這些經典中汲取營養,用經典智慧的鑰匙開啟現代各學科知識的寶庫。
擴展資料:
1905-1906年,國學保存會印行了劉師培編著的中國第壹套也是至今唯壹明確標註的中小學“國學教科書”。這套國學教科書分編有《倫理教科書》2冊、《經學教科書》2冊、《中國文學教科書》10冊、《中國地理教科書》2冊、《中國歷史教科書》2冊。2013年,《劉師培國學講論叢書:中國歷史教科書》重刊。
國學強調治學要循序漸進、實事求是。壹直到晚清,中國傳統學人的治學,壹定都是先由文字、音韻、訓詁及目錄、版本、校勘等“小學”科目入手,而後才治“史學”,再由“史學”而入“經學”。傳統文化裏有“道”、“器”、“藝”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