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什麽是小康,小康的標準是什麽?

什麽是小康,小康的標準是什麽?

小康社會的標準:

中國從65438年到0992年改革開放後,正式向全面小康轉變。小康社會是改革開放的戰略之壹。

1984年3月25日,在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鄧小平說:“翻兩番,達到人均800美元,這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中國現代化。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現代化,都是我們的新概念。”這個新概念為中國的現代化提出了明確的目標。

小康社會的標準:

1,國力大幅增強,經濟總量突破90萬億元;

2.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鄉居民收入翻了壹番;

3.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物聯網廣泛應用;

4.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霧霾治理取得明顯進展;

5.城鄉差距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

6.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高鐵裏程達到3萬公裏;

7.新的發展體制逐步形成,法治政府基本建立。

擴展數據

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

如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黨已經探索了多年。

早在1989年6月,鄧小平同誌就建議“組織壹個班子,研究下個世紀頭五十年的發展戰略和規劃”。

1995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規劃了到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1997,十五大明確提出了到21世紀中葉50年的發展目標。十六大報告進壹步提出:

本世紀頭二十年,我們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經過這壹階段的建設,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十六大報告也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

黨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這壹概念,並將其作為20世紀末的戰略目標。在“小康社會”中,人們的生活達到了“小康水平”,即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壹步提高,達到了溫飽。

  • 上一篇:什麽是智慧農業?
  • 下一篇:什麽是道德,什麽是法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