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的藝妓業曾相當發達,京都作為集中地區曾經藝館林立,從藝人員多達幾萬人。不過,藝妓業在二次大戰後大為蕭條了,只是在經濟恢復後壹段時間內,隨著公司公關業的升溫,旅遊業的興旺,藝妓又興盛了壹時,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藝妓還保留有幾百人之多。但之後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公司生意減少,藝妓業再度陷入低谷,據估計,目前京都的藝妓只不過200人左右,而且陪客的機會也大大減少了,可謂是“門前冷落車馬稀”。壹些藝館轉作他用,服飾、樂器變賣或出租,藝妓轉到夜總會當招待,藝妓業的衰退已成不爭事實。
傳統意義上的藝妓,在過去並不被人看作下流,相反,許多家庭還以女兒能走入藝壇為榮。因為,這不僅表明這個家庭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而且有足夠的資金能供女兒學藝。這種觀念在今天雖已不太多了,但藝妓在人們心目中仍是不俗的。實際上,能當上壹名藝妓也確實不易。學藝,壹般從10歲開始,要在5年時間內完成從文化、禮儀、語言、裝飾、詩書、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課程,很是艱苦。從16歲學成可以下海,先當“舞子”,再轉為藝妓,壹直可以幹到30歲。年齡再大,仍可繼續幹,但要降等,只能作為年輕有名的藝妓的陪襯。至於年老後的出路,大多不甚樂觀。比較理想的是嫁個富翁,過上安穩生活,但這是極少的。壹些人利用壹技之長,辦個藝校或藝班,也很不錯。如果有機會能進入公司作個形象小姐,雖只是個“花瓶”,尚可壹展昔日風采。當然也有不少人落俗為傭,甚至淪落青樓,就很不幸了。
培養壹名藝妓投入很大,但壹旦其出山成名,要價也是很高的,特別是年輕貌美的高級藝妓身價更高,壹般人員不敢問津,但巨商富賈、花花闊少、大企業大公司卻不惜千金壹擲。經濟繁榮時,大公司為攬生意,總要把請藝妓當成公關手段。
藝妓雖衰猶存,但風光不再,衰落是趨勢,消亡也只是時間問題。值得註意的是,尚操此業的藝妓卻不失信心。她們覺得,藝妓是京都和日本的“臉面”,應該加以保留。她們甚至周遊各地,藉以提高身價。有的人更明確地說:藝妓是京都的象征,傳統的古老文化必須加以保護。近年來,對於藝妓的衰與興、保與棄還存在針峰相對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