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保護文化遺產 守護精神家園
從“端午節”由韓國人申遺成功到皮影戲成為印尼人的文化遺產,眼下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和意識不斷高漲,但有些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傳統與現代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形態上肯定會發生沖突。如何讓正在消失的卻又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永遠保存下去,將是國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點課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植根於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而不斷加速的現代化進程卻使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日漸消亡。例如,20多年前,木偶戲、皮影戲在我國隨處可見,如今卻有相當壹部分年輕人從來沒有欣賞過這樣的民間藝術。這些代代相傳的文化遺產在我們的民眾中,生成了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歷史責任感,從而也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發展。但是今天,讓我們把歷史的生活方式全部原樣地保存下來卻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設想壹下,當許多人住進了樓房,享受著現代化設備帶來的便利時,另壹部分人為了保護民俗卻要住在古老的村寨裏,沒有便利的交通,沒有彩電冰箱等壹絲現代文明的氣息,這種保護對他們而言是否公平?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商業價值不大,或根本沒有,對它們的保護只采取了有限的行政撥款,許多傳承人是在犧牲個人利益的情況下保護著瀕危的遺產,對文化遺產傳承人而言,這是否公平?因而,我們不能以人類文化多樣性發展的名義,來犧牲部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既要從整個人類和全體人民的角度,考慮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民族文化的建設和優秀的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也要考慮到作為文化遺產傳承人個體的切身利益。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首先,各級政府要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深入發掘民族的、地方的各類文化遺產,制定保護辦法,加大財政投入;其次,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保護文化遺產的宣傳教育,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社會氛圍;再次,加強人文關懷,對珍貴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予以必要的物質獎勵。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