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從“秦兵馬俑”和“阿房宮”看秦文化

從“秦兵馬俑”和“阿房宮”看秦文化

說到“秦文化”,我們必須認識到它的意義是多重重疊的。它原本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壹種地域文化,分布腹地和範圍大致是今天中國西北的陜甘地區。為秦人(秦氏)所有,存在於秦國西部諸侯國境內。它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歷經多個世紀,在極短的歷史時期內達到頂峰,成為以政治統壹為背景的民族文化。這就是秦朝的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占領範圍不斷擴大(到公元前3世紀初,已經接管了四川和鄂西的大部分地區)。隨著秦的軍事征服、權力擴張和人員遷移,秦文化影響和覆蓋的區域不斷擴大。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秦文化也吸收了其他文化,內容越來越豐富。

到了秦朝,完成了大壹統,實現了對中國的統治,然後采取了很多措施來鞏固和發展大壹統,包括壹系列有意識地統壹思想文化的政策,做到“車在同壹軌道,書在同壹軌道,行在同壹軌道”。《史記·禮記》指出:“秦有天下,六國之禮而知,善而采。雖不聖,但尊君抑臣,朝廷雲集,據古”?[2],也就是說秦朝吸收了六國的文化,並與之兼容。但在政治文化方面,秦朝制定的原則是不學無術,不崇經,依法治國,以官為師。推行這些政策的極端是實行“焚書坑儒”的野蠻措施,嚴重破壞了文化,沈重打擊了思想和學術自由。因此,秦文化對於中原傳統文化來說,主要不是“照章辦事”。

由於秦朝統治的時間較短,旨在統壹思想文化的政策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實施,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在政治統壹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秦文化未能充分吸收和消化其他文化。因此,在秦統壹的短暫時期,秦文化並沒有與東方六國的文化融為壹體,其在中國的主導文化地位並沒有完全確立。在原本屬於東方六國的廣大地區,地域文化繼續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和生命力。

隨著秦政權的推翻,秦文化賴以生存的政治支柱瓦解,秦文化從文化整合的主體轉變為客體,其作為中國統治文化的短暫時期宣告結束。但在漢代,秦文化的元素繼續存在,並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自秦以來,朝野皆被秦所治”?[3]。秦文化奠定了統壹的國家形式和觀念的基礎,也就是奠定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的基礎。秦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成就最大,對後世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深遠。應該說是它的政治文化和制度文化。

戰國乃至秦漢時期,秦文化的壹些特征常常被人們註意和描述。如魏的辛說:“秦與容齋同俗,有虎狼之心,貪多貪少,背信棄義,不知禮義乎”?[4]。西漢初年,賈誼哀嘆“秦之風俗日見衰”,指出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壹直是“齊頭並進”。雖然它是“努力爭取成功”,但社會和道德標準嚴重下降。秦始皇還“先廢王之道,焚百家之學,以愚為先課”,進壹步把秦朝推向滅亡。《淮南子·要略》說:“秦人之風俗,貪、狠、強,忘恩負義,利也”,司馬遷也說:“今秦之風俗,先暴,後仁”?[5]。這裏說的“俗”,有壹部分是“文化”的意思。上述言論雖然包含了對秦國或秦人的敵視心理,但卻揭示了秦文化的壹些基本特征。比如秦人受其長期生活環境的影響,性格上傾向於好鬥、好鬥。為了實現目標,他們可以下定決心,不擇手段。秦文化務實,功利,簡單直白,不虛榮,追求大而多,不斷擴張,極其活躍。為了達到某個目標,壹定會勇往直前,沒有任何困難和力量。秦文化的這些特點,今天似乎已經得到了學者們的普遍認同。

  • 上一篇:什麽舞蹈起源英國
  • 下一篇:休閑旅遊有哪些類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