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投資組合勢頭顯然是公司整體最大的增長動力,其次是並購,而市場份額表現起到了負面作用。當我們超越平均值的極限時,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微妙的差異。就單個公司而言,這幾家公司在三大增長動力中的表現參差不齊。很明顯,同壹個部門的公司不僅增長速度不同,而且增長方式也不同。為了探索任何行業中壹般公司的增長來源,平均市場份額表現(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幾乎可以忽略,這並不奇怪。也許新進入者和其他中小型公司所做的是重新定義產品類別、市場和業務,而不是從老牌制造商那裏搶奪大量市場份額。探索大公司增長表現的差異超出平均水平的界限將更有意思。結果顯示,投資組合動量引起的差異占43%,並購引起的差異占35%。兩者結合造成近80%的差異,而市場份額造成的差異只有22%。換句話說,公司對市場和M&A的選擇比其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業績重要四倍。這並不是說管理者可以忽視執行力。相反,要利用投資組合勢頭的“東風”,公司必須保持在細分市場的地位,而這又取決於良好甚至卓越的執行力,尤其是在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因為這類市場往往會吸引創新或低成本的進入者。關鍵問題在於,平均值可能具有欺騙性。只有少數公司實現了顯著和持續的份額增長,而這些公司往往擁有壓倒性的商業模式優勢。增長率不同的部門是否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市場份額的重要性。只有在高科技行業,市場份額表現的重要性才更加顯著。
再次,要將公司業績增長與股東價值掛鉤,確定二者在促進收入增長和價值創造過程中的相互關系。增長驅動中表現優異的公司比增長驅動中表現不佳的公司收入增長更快,增長驅動中表現越優異,增長越快。更具啟發性的是,收入增長的優異表現與卓越股東價值的創造有關。因為我們可以針對這些驅動因素采取行動,所以我們可以在企業層面評估公司在每個驅動因素上的表現。壹個公司表現好的司機越多,得到的回報就越大。另壹個明智的做法是仔細調查公司的競爭對手,了解他們在哪些驅動因素和業務領域表現突出。這種認識可以作為對公司的成長表現和潛力進行有益的基準比較分析和討論,尋找成長機會的起點。要深入了解壹家公司的增長表現,需要在細分市場層面判斷公司在三個增長驅動力中每壹個的表現。通過在公司的市場地位和能力的背景下分析這些信息,公司可以洞察未來的利潤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