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們看到的樹、花、草都必須從根部向上生長壹樣。根越發達,植物的生命力越強;否則,它會死。
在企業內部管理中,管理者所做的壹切決策都應該是“從員工到員工”,否則再好的方案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因為員工不會理解、喜歡、承認、接受。尤其是在中國企業中,管理者必須重視來自基層的推動力,這種推動力不僅可以通過不完善的決策促進良好的結果,還可以將完善的決策推向它根本不想去的方向。壹些企業家抱怨他們的員工沒有自主權。其實,懈怠和人浮於事的現象,或許恰恰說明了員工的自主性——中國人很聰明,他們會很清楚地判斷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地位和利益。如果結果與他們的想象不壹致,他們就會表現出“沒有自主性”。
今天,在我們的壹些企業中存在壹個決策問題——兩張皮的實施。通俗點說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管理者的願望很難實現。原因在於這些企業自上而下的決策模式。很多時候,管理者的願望是好的,他們期望每壹個員工都能得到更大的成長,更多的福利。但是,由於他們忽視了解自己的員工,或者不知道如何深入了解自己的員工,員工很難理解他們所說的話,也很難與管理者達成* * *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麽能要求“執行”呢?
現在有幾本書非常受歡迎:《給加西亞寫信》、《沒有借口》、《妳為誰工作》等等。這些書之所以受歡迎,在於企業普遍缺乏執行力。從癥狀上看,員工似乎沒有目標,沒有理想,工作缺乏主動性。事實上,如果壹個管理者能夠更好地了解他的員工,我相信他會發現,不僅大多數人沒有他想象的那麽壞,甚至他們身上還隱藏著具有壹定能量的人才!深層次的根源其實是:員工的理想和目標與企業不壹致,管理者不主動去了解,所以不談;工作中壓力往往大於緊張,疲憊的員工主動性自然減弱。
企業中習慣性的自上而下的決策模式,使得管理者看不到問題的根源,看到壹些癥狀就匆忙去醫院,結果自然事與願違。
由內而外是量變到質變的必然表現。當企業的資本積累達到壹定程度後,組織架構、人力資源、工作流程、考核機制等。會相應改變。以前不需要的,現在變得必須了,以前重視的,現在可能都放棄了。而這種改變必將把企業推向壹個新的高度。在這壹點上,要求管理者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在變化之前看到趨勢的發展,並及時做出調整,這樣企業才能成功占領新的高度。
由內而外的改變往往是痛苦的。因為我們必須放棄壹些過去被證明成功的方法,改變壹些已經養成的習慣,而這些方法和習慣往往是壹些人引以為豪的“資格”的證明。所以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非常重視學習。其實,在他們強調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背後,還有壹個更重要的因素——形成學習、接受和使用新事物的習慣。只有這樣,管理團隊才不會老化,企業才能保持活力。由此我們可以找到壹個標準:對於管理者來說,學習的能力比使用任何工具的能力都更重要。
宇宙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企業也是如此,無論是內因還是外因,適應變化的最好方法就是改變。就像我們感冒了也要吃藥壹樣,如果總是吃壹種藥,我們會逐漸發現效果不如以前,因為我們的身體已經產生了耐藥性。在企業管理中,即使對待同壹個問題,由於時間、地點、人的不同,解決方法自然也會不同。
前面說過,管理是為業務服務的,通過良好的管理手段在企業內外構建和諧的關系渠道,從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無論處於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無論企業是什麽樣的系統,持續增強盈利能力都是管理的核心任務。如果偏離了這壹點,企業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壹切都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