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如下:
歷史成本:資產按照取得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或者按照取得時支付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流動義務而收到的貨幣或資產的金額,或流動義務的合同金額,或在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重置成本: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類似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應當按照償還負債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可變現值:資產按其完成時,扣除資產的預計成本、預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能夠從正常對外銷售中收到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現值:根據資產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後預計未來凈現金流入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的折現金額計算。
公允價值:資產和負債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願進行的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擴展數據
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在很大程度上,會計信息是可靠性和相關性之間鬥爭、妥協和權衡的最終產物。但是,不同的選擇和對相關性、可靠性的關註程度不同,會導致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相關性和可靠性博弈的結果使得博弈中的主導方對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有更大的影響。
選擇會計計量屬性的方法和原則;
從以上可以看出,五種會計計量屬性各有千秋,簡單地選擇壹種計量屬性並不能始終反映其對於整個會計工作的連續性。系統而全面的特征計量並不總是能使會計信息達到原則要求的準確、真實和相關。
雖然會計準則將歷史成本作為基本計量屬性,但隨著經濟發展和金融創新,報告使用者對會計報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靠性強、相關性弱的歷史成本計量提供的信息已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這時候就需要選擇其他屬性,這也是現實要求的體現。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根據具體的會計環境和經濟環境,分析各種影響因素,選擇最能反映經濟本質的計量屬性。
資源百度百科會計計量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