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哪裏來?作為中國人文化自信來自於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淵源與傳承。這些都是正能量的文化內涵。我們常常說,文化不僅是壹個民族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名片、身份證和識別碼,也是壹個民族的靈魂和根脈,更是壹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東方。寶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蘊含著悠久歷史文的“根”與“魂”。
今天,我們要守護好根脈文化這個精神家園。我們要珍惜祖先留下的這些珍貴文化遺產,深刻認識到保護與傳承好文化遺產,就是守護好過去的輝煌與未來的希望,就是守護我們***同的精神家園。大家知道,文化與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我們常說,文化要走出去,但是走出去的文化能否保住我們的根脈文化?
其實,在中華文化裏,我們有許多文化自信,比如,祖先提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道理。如今的開放包容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現,更是文化繁榮的動力。大家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百家爭鳴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在大數據時代和互聯網的時代,今天的我們更應樹立全球視野,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本身就是壹個具有56個民族的國家。我們的傳統文化本身是有生命力的,特別強調“和合”二字。不管什麽時候,我們不能丟了我們的本和根脈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以儒、道、釋三家文化為主體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滲透著古老東方民族的聰明和智慧,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我國傳統文化既保留了基本面貌,又以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視野,融合了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
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加需要重視文化的傳承工作。實現文化自信,必須要追根溯源,深刻分析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的重大問題。過去,有個特別的根脈文化現象,大家知道,山西臨汾洪洞縣有個大槐樹,那裏的尋根祭祖園已在全世界炎黃子孫心中深深紮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被稱為“祖”,被看作“根”。
據悉,祭祖習俗已收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麽,全國許多根脈文化的傳承都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這就是告訴我們未來我們要傳承下去,因為它是壹個國家或者壹座城市的文化根脈,其中蘊含的是人類生活方式和情感表達的豐富性,也記載了文化的起源與發展。而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保護是關鍵,傳承是根本。
沒有文化傳承,談何根脈文化?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更是我們中華民族薪火相傳、代代守護的精神血脈。面向未來,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就是要推動中華文化走進繁榮興盛的新時代。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將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增勇氣、強底氣、壯豪氣,奮力奏響文化自信的主旋律樂章。(南魯代 杜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