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 ,傳統文化的命運成為壹個中國人必須面對的思想文化難題。這是因為 ,近代中國社會遭遇了整體的文化困境 :傳統文化在自己的整合方式難以發揮社會功能的條件下 ,日益面臨壹個自我秩序崩解的危險。近代中國社會的人心秩序與社會秩序 ,已經無法在既
定的傳統文化範式內加以整合了。另壹方面 ,自有源頭 ,並且自有承傳的西方文化價值理念與制度安排、生活方式 ,展現著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魅力 ,而且挾其經濟實力與政治強權 ,硬性楔入近代中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這就帶給中國社會以完全不同的兩種社會模式。而且 ,從兩種社會生活模式的類型來講 ,具有內在的相斥性。這就註定了選擇其中壹種生活模式 ,就必須放棄另壹種生活模式。於是 ,從近代中國以來 ,所謂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就此形成壹種僵化性的文化格局。這種社會文化格局 ,造就了相應的思想文化格局。如果說系統描述這種思想文化格局 ,不是某個具體從事思想史研究的學者所可以完成的事情 ,而決定性地只能容許他從某個具體的角度去把握這壹思想格局的話 ,那麽 ,選取倫理道德的視角觀察這壹格局的情況 ,是壹個可以將整體情況收攝於“壹斑”的最好視角。因為 ,中國傳統文化乃是壹種倫理型的文化。這壹見解 ,是獲得了學術界的基本認同的。對此 ,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印證 :第壹 ,就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講 ,倫理道德構成了它的內涵。表現儒家道德理想主義的三綱八目、體現儒家倫理中心主義的三綱五常 ,在古典社會時段 ,發揮著整合中國人人心秩序與社會秩序的兩相關聯的作用。而進入近代社會 ,人們試圖告別古典歷史 ,也恰恰是從“吾人之最後覺悟是倫理的覺悟”這壹角度來訣別傳統文化的。這兩個方面正好從正反兩面 ,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結構的特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