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醫療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傳統醫療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自古以來,我國養生健身的理論與實踐,就有其豐富的內容和優秀的文化傳統。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保健康復、防病治病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中國養生健身的哲學和中醫學等較完整的理論。傳統的養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重視,我們不僅需要繼承,而且需要開發,並不斷的發展。 壹、我國傳統養生思想的產生發展養生壹詞,即護養(也有的稱養護)、保養身體,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我國傳統的養生思想,與古代人們追求長壽的思想有關。關於長壽壹詞的記載,最早見於有關商周史料的典籍《尚書》。《尚書·洪範》中稱:“五福,壹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日修好德,五日考修命。”其中“壽”“康寧”“考修命”都是關於對健康長壽的要求。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也影響到養生的理論,特別是《黃帝內經》的影響較大,如“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修其天命”的思想得到發展。同時產生了養生主張動和靜的不同思想的爭論。如茍子《天論篇》主張“養備而時動,則天不能病”;而《莊子·在劇》中卻提出“無視無聽,抱神以靜”之說。前者主張要保養身體,就要經常運動,而後者則認為“靜以養生”。戰國時期,出現了“吹向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的“導引”術,從身體外形的鍛煉,發展到“呼吸吐納”的行氣配合獨特的健身方法,即氣功。 養生術。秦漢至隋唐佛家和道家的養生術流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相信“煉丹術”和“神仙術”,熱衷於“仙丹妙法”,使中國的養生術走了壹段彎路。但是,即使在這壹時期我國民間的養生術仍不間斷地向前發展。例如,東漢末期的名醫華倫,他精於醫術,擅長外科手術,創編了以虎、鹿、熊、猿、鳥的動作為素材的“五禽戲”,這是對“導引”術的發展,是壹套流傳至今的、具有很高價值的醫療體操。唐代的醫學家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提出了養生要身心並重,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理生活,以求身心健康和長壽。孫思邈介紹了“天竺國的按摩法”(婆羅門十八勢),這是壹套完整的健身操,今天我們練習的氣功功法,其中有的就是源於他的有關著作。宋代由於程朱理學的泛濫,重文輕武,“主靜鄙動”在部分人中有所發展,但民間流傳的導引養生仍不斷創新與發展,此間壹套動靜結合的健身法“八段錦”得到了完善與提高。明清時代,完善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養生術,有關的健身術和功法著作頗多,養生的理論也逐漸完整,實踐的實效性很強。例如,這時的八段錦強調“靜思”、“集神”以及行氣(呼吸吐納)等要求。特別是明末流傳於清代的易筋經練功法,提出“內壯神勇”(即內臟器官的鍛煉與堅實)與“外壯神勇”(即運動系統的鍛煉與強壯),這近乎要求人的身體要全面發展

  • 上一篇:湖北恩施最好的高中排名
  • 下一篇:windows10遊戲搖桿如何添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