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小說有意義嗎?

傳統小說有意義嗎?

相信大部分人對三國歷史的了解都源於小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成功地塑造了壹批有血有肉的小說英雄,很多人因為描寫相對真實而誤以為是歷史事實。但由於小說的局限性,為了刻畫壹個角色,需要講道理,呈現事實,難免會出現劍拔弩張的情況。比如《三國演義》裏莫名其妙被殺的華雄,其實就是死在孫堅手裏的。像這樣的事件在小說中比比皆是。今天,邊肖將告訴妳《三國演義》中的另壹件事。

華雄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想“借草船之箭”,是因為東吳總督周瑜想刺殺諸葛亮,想到了壹個損主意。他要求諸葛亮三天內拿出六億五千四百三十八+萬支箭,否則就搞軍法。於是諸葛亮妙計連連,趁著霧天上演了壹出“借草船之箭”的好戲

諸葛亮

眾所周知,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智慧“近妖”,與儒鬥,巧借東風,借草船之箭,使牛流。但如果我們翻閱史料,就會發現這些事件在歷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也就是說都是三國演義裏的橋段,而不是真實的歷史。而羅貫中的安排,無非是為了體現小說“尊劉貶曹”的主題,突出劉備集團的正統性。

諸葛亮

但《草船借箭》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只是主角不是諸葛亮,劇情也大相徑庭。這個故事的原型,壹個是三國時期孫權乘船借箭,壹個是中唐時期張勛草書人借箭。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講述歷史上這兩個真實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諸葛亮“借草船之箭”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赤壁之戰五年,曹操率軍攻東吳。在如許這個地方,曹操首戰失利,壹直無法撤退。據《魏略》記載,孫權乘大船觀察曹操大營情況。曹操看到後沒有出去迎接他,因為曹駿擅長陸戰,但不擅長水戰。倉促的進攻會使自己處於被動地位。於是曹操命令弓弩射向孫權的船。結果所有的箭都插在了孫權的船上。由於箭多,船傾斜了,有翻船的危險。於是孫權急中生智,下令掉轉船頭,讓對方的船被壹箭射中,才逃過了船毀人亡的命運。船體穩定後,孫權才得以安全返回。回來後,孫權派人把箭都取了下來,發現可以回收。

探測敵人的箭

很明顯,這個故事是借了船身的箭,但沒有稻草人,所以歷史上也稱之為“尋敵取箭”,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借草船之箭”相去甚遠。而且通過《魏略》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孫權做這件事完全是無意的,或者說是被迫的。因為這件事對孫權來說難度極大,壹旦犯錯就會被曹操消滅,孫權事後應該會很害怕。試想壹下,如果當時曹操射的是火箭,孫權豈不是死了?

孫權

羅貫中“借草船之箭”的故事,其實指的是另壹個原型,即張勛的“借草人之箭”。當時“安史之亂”爆發,張勛先後組織軍隊防守邱勇、寧陵、綏陽,前後交戰400余次,極大地消耗了叛軍的兵力,最終因糧草耗盡、將士陣亡而破城。但他的努力挽救了地處東南的江淮,為唐朝最終消滅叛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勛

“草人借箭”的故事發生在他鎮守邱勇的時候。當時令狐潮派人攻打邱勇,城內已經彈盡糧絕,於是張勛命令士兵把1000多名稻草人綁起來,穿上黑衣服,晚上用繩子掛在城頭上,慢慢放下。因為是晚上,義軍統帥淩以為是唐軍派兵偷襲,就下令在城頭射箭。於是壹時間“潮兵爭之”,直到天亮,叛軍才發現城墻上掛滿了草人。張勛拉起滿箭稻草人,得到654.38+萬箭。而這件事在《新唐書·張勛傳》中也有記載。

用茅草船借箭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羅貫中的“借草船之箭”就是對這兩個故事的改編,“借草船之箭”也成為了《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壹。

  • 上一篇:傳統與科技的結合
  • 下一篇:傳統日式旅館的日式旅館的風格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