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年代以後,外國資本主義商品出口到中國的種類越來越多。凡進口洋貨的地方和部門,都排擠我國相應的手工業產品,紛紛占領我國手工業產品市場。洋布、洋紗、洋花邊、洋襪子、洋毛巾進入中國,女工失業;煤油、洋蠟燭、洋電進入中國,東南幾省的柏樹(其果實可用於榨油和照明)被當作無用之物拋棄;洋鐵、洋釘引入中國,讓冶煉廠無計可施。中國傳統手工業的破產是必然的。
因為進口洋紗的價格比原生紗便宜,所以洋紗代替了原生紗。從1872到1890,洋紗價格幾乎每年都在下跌,最低時跌到1/3以上。根據牛莊海關在1887的貿易報告,“洋紗每支重300斤,售價57兩,而同等重量的土紗壹袋售價約78兩”。這樣的原生紗自然無法與洋紗抗衡。當時,婦女手工紡紗,幾乎沒有人問。隨著洋紗的進口,廉價的洋布也進口到中國。國外的布雖然沒有國產的布結實,但是便宜,十個裏面有七個還是喜歡用。
鐵的進口是113,1867年的441,1885年增加到1,202,881,不到20年增長了10倍。在1891,壹度增加到1,726,056。據記載,“查鐵揚賣得好,因為它使用精密的機器鍛造,節省勞動力,而且便宜。根據其長度和厚度,茶鐵揚預制各種材料,如鐵板,鐵條,鐵皮和鐵針,這是適合每壹個需要。如果土鐵重,成本重,鑄造不足。生鐵價值雖輕,但壹旦煉成熟鐵,反形昂貴,所以民間其實用洋鐵,土鐵滯銷。”洋鐵占領了土鐵市場。比如山東省使用的土鐵大部分來自山西省澤州地區,現在(1869)幾乎已經完全被洋鐵取代。洋鐵成本比土鐵低壹半。廣東汕頭,由於洋鐵形式方便,人們棄土鐵而用洋鐵。浙江人願意用洋鐵,情況也差不多。隨著當地鐵市的流失,煉鐵等制造業紛紛破產。比如廣東佛山鎮的鐵磚店,用生鐵做鐵藝,作為磚形,有很多賣鑄鐵的特產。以前有十幾家鐵磚店,現在都是洋鐵進口,所以沒有這個行業。其他的鐵線、鐵釘也是如此。沿海省份甚至內陸省份(如山西)都有煉鐵業破產的記載。
火柴是中國自己不能生產的商品,但卻是最受歡迎的東西,所以在出口到中國的外國商品中,火柴的增長速度比什麽都快。1867年進口僅為79236羅(144箱每羅),1880年為1,419540羅,不到15年增長了18倍,達到6438+0894。因為火柴的使用壹年比壹年普遍,已經侵占了火石和鐵在大部分城市的地位。
煤油是1874之前才看到的。那時候只有好奇的人才用。但是80年代以後,煤油越來越普及,因為煤油燈比自制的花生油燈亮,而且價格只有花生油的三分之二,所以煤油的使用似乎越來越普遍。煤油已經在條約港口周圍相當大的地區廣泛使用。每個村子都有便宜的煤油燈,最窮的人也買得起。幾個靠近河流和海洋的省份每年出售數百萬噸外國石油。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煤油的進口逐年增加。由於煤油進口的增加,取代了蠟燭照明,所以蠟燭行業因為被排擠而衰落。
另外,如果進口洋糖擠占國內糖業,洋糖盛行,本地糖阻礙銷售。很多糖業公司虧損倒閉。進口的靛藍替代了國內的原生靛藍,靛藍油是進口的,所以越來越少人種靛藍。而洋針排擠土針,洋傘排擠土傘,等等。
65438+60年代後,中國傳統手工業破產,說明西方機器產品的廉價和交通工具的變革成為征服中國市場的武器。中國人民也應該拿起這個武器,以便在國際市場上贏得外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