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文化與抑郁癥的關系

傳統文化與抑郁癥的關系

上世紀末,西方心理學領域出現了壹種新的研究思潮——積極心理學研究。這壹思潮的創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謝爾登和勞拉·金。他們認為積極心理學是壹門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學。

積極心理學以其內在的、潛在的、建設性的力量,培養人的積極心理,發揮人的優點和美德,從而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探索人類的優點和美德,積極心理學與歷史上許多哲學理論有共同之處,也有自己的特點:利用目前心理學相對完善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患有精神疾病,主要是抑郁癥。對此,積極心理學重視心理疾病的預防,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認為在困境中挖掘個體自身的力量可以達到有效的預防。這類似於提高人體免疫力來預防疾病的想法。

人是有社會性的,這壹點在以往的心理學中往往被忽略,甚至脫離人的社會環境去研究人的心理。積極心理學認為,必須在社會、文化、生態系統中考察人的心理,註意人的經歷、人的積極品質和社會背景之間的聯系。將個人幸福與社會和諧聯系起來是積極心理學最積極的方面之壹。

以往心理學關註的是人性的弱點和缺點,形成了悲觀的人性觀。積極心理學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理論基礎,關註人性的優點,倡導對人性美德的研究和探索,還原人性積極的壹面。但也有人質疑積極心理學忽視了心理消極防禦機制的作用,無法直面人性的弱點。

據了解,積極心理學是近十年來在國際心理學領域興起的壹種學術研究思潮,並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在國內,雖然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和探索還處於起步階段,但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學校教育。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領域極具生命力的新思潮,其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有著巨大的空間和廣闊的前景,國內不少學者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抱有期待。

有學者認為,積極心理學由於發展歷史較短,缺乏有影響力的縱向研究和跨種族、跨文化的研究。比如,由於文化差異,人們對幸福和快樂的理解不同。人的心理是普遍的,更是具體的。因此,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應該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學術界,已經有很多論文討論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有學者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心理學思想是“修身齊家,平天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窮則獨善其身,大澤助天下”。

在我看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是最能兼容積極心理學的。例如,馬丁·塞裏格(Martin Seyrig)發現,人類有六種普遍的美德:智慧、勇氣、善良、正義、節制和精神上的卓越。而這六種普世美德,儒家早就有類似的概括:仁、義、禮、智、信。在儒家看來,只有達到“和”,人才能快樂幸福。和諧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科技與人文之間的和諧。

儒家心學肯定人的超驗道德意識——良知,以追求正義(仁義禮智之和)為目標,以知行合壹提升人的積極性,挖掘人的潛力。“善”既屬於道德範疇,也屬於利益範疇,應該是道德與利益的統壹。積極,開心,快樂,妳好我都是“好”,反之亦然。心理學認為,良知具有辨別善惡的本能,所以,在辨別善惡之後,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應該“以德除惡”,也就是儒家的“積極心理學”。

原載於增城日報

  • 上一篇:傳統的“傳播學四大核心期刊”有哪些?
  • 下一篇:傳統社會保障模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