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48式太極拳和24式太極拳有什麽區別?

48式太極拳和24式太極拳有什麽區別?

24式太極拳,又稱簡化太極拳,是向公眾普及太極拳的流行套路。由國家體委(現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太極拳專家學習楊式太極拳精髓,於1956編制而成。雖然只有24個動作,但與傳統的太極拳套路相比,其內容更加簡潔,動作更加規範,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65438年至0956年,原國家體委以流傳最廣、適應性最強的楊式太極拳為基礎,本著簡潔規範、易學易練、去繁取精、先易後難的原則,編撰出版了《簡化太極拳》。由於本教材為太極拳愛好者的初學者,特別是學校、工廠、機關開展群眾性太極拳活動提供了方便,有力地促進了太極拳的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打太極拳,覆蓋全國城鄉。

48式太極拳是中國原國家體委“簡化太極拳”後編寫的第二套太極拳教材。是對太極拳的簡化改進,以太極拳為主,吸收了陳、吳、孫等流派的壹些步法、身法、技法。48式太極拳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太極拳特點的同時,以改進和普及的理念為基礎,取其精華,進壹步體現了動作輕柔、圓潤飽滿、虛實分明、動作連續的特點,以及淡定放松、剛柔並濟的基本特點。為滿足群眾體育鍛煉的需求,豐富太極拳內容,提高技術水平,國家體育主管部門於1976年4月成立了太極拳編寫組,從調查研究入手,開始編寫新教材。編寫組通過訪談、座談、調查,廣泛聽取了群眾、專家、體育工作者和醫務工作者的意見,提出了新編太極拳的指導思想:發揚簡化太極拳的成功經驗,立足健身,面向大眾,適應需求,提高水平,促進發展,實現普及與提高的統壹。既要發揚優良傳統,采取多種流派,形成統壹風格,又要吸收群眾創新,表現時代特色,突破固定模式。力求傳統與創新的結合,讓群眾樂在其中。在編纂中,要依靠群眾,尊重科學,反復試驗,廣泛聽取意見,把科學性和群眾性工作貫穿始終。新教材初稿完成後,首先在北京五區組織實驗教學,參與人員包括350多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太極拳愛好者。大家反響熱烈,既肯定了成功,也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意見。編寫組進行了細致的研究,特別是對套路的風格、技術構成、健身值、難度、運動負荷等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衡量,制定出了改進方案。不久,編寫組在哈爾濱全國武術運動會上向全國運動員和教練員征求意見,繼續進行多次修改。直到1976結束,48式太極拳才最終定型。

  • 上一篇:傳統企業的特點有哪些
  • 下一篇:傳統相聲的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