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書信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於書與材料演變等原因,書信又有許多別名、美稱,下面略舉數端。簡、柬、劄、帖古時書簡並稱,書籍之類可以稱為簡,書信之類也可稱為簡。書、簡小有不同,書長短並宜,簡則零篇寸擂為多。魏晉以後,“簡”也寫作“柬”。今仍不乏使用。劄,是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後用作書信別稱。古代寫在帛上的信則稱帖,如著名書法家鐘繇、王羲之、王獻之的壹些雜帖,就是文字簡短、情意雋永的書信作品。箋、素、翰 箋是小幅而華貴的紙張,素是白色生絹,古人多有在箋、素上寫書信的;翰是鳥羽,古以羽毛為筆。所以,箋、素、翰常被借指為書信。後來書寫材料有了發展變化,人們仍喜歡用雅箋、素書、華翰等詞,作為書信的美稱。函 封套叫做函,信壹封叫壹函,後也用函代指信件。尺牘 膝,書版。古時書函長約壹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於,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於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壹個別稱:鸞箋。八行書 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此外,如簡劄、簡帖、簡牒、簡膝、書尺、書牘,以及音信、音訊、音問、音郵、音翰、音書等,也都用作書信的代稱。再如,稱親筆書信為手書、手劄,稱簡短書信為短簡、短書、小書,稱答復的書簡為答記,稱佛家書信為法帖,稱與人斷絕交往的書信為絕交書,稱不署姓名的書信為匿名信,稱誹謗人的匿名書函為飛書、飛文、飛章,諸如此類,不壹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