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篇目有哪些?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篇目有哪些?

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篇目有如下幾篇經典文學:

1、《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國傳統開蒙教育書籍的首選。明代呂坤說:“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義理。”。“三百千”言辭簡練,含義豐富,朗朗上口,便於誦讀,將早期的識字教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格修養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壹起。

2、《千家詩》

《千家詩》是明清時流行的帶有啟蒙性質的格律詩選本,大體上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編排詩作,所選的詩基本上是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全書雖然只選了226首詩,卻包括了120多位作者,上至皇帝、宰相、官宦、名人學士,下至僧人、牧童、無名氏,甚至還有少量女子的作品。所選作品的題材也很廣泛,寫景狀物,詠物言誌;贈友送別,吊古傷今;題畫詠史,應酬唱和等等,基本上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包括《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從古至今,兩書都是訓練兒童作詩對句、掌握聲韻格律的最佳啟蒙讀物。《聲律啟蒙》作者是清代車萬育。全書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壹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可以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笠翁對韻》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漁,“笠翁”是李漁的號,書的編排方式和《聲律啟蒙》相同。

4、《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南宋朱熹從《禮記》中抽出《大學》《中庸》兩篇文章,與《論語》《孟子》合輯為“四書”。朱熹說:“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四書”蘊含了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記載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國思想史上有深遠的影響,在二十壹世紀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啟迪價值,堪稱為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精華。

5、《史記》

《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由西漢司馬遷撰寫,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壹百三十卷,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荀子》

《荀子》是荀子的著作,現存三十二篇,內容十分豐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學術思想成果總結性的著作。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時人尊稱他“荀卿”,西漢時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荀子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7、《道德經》

《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言》,相傳春秋時老子避禍出函谷關,應關令尹喜之邀,留下的五千言文字。《道德經》《周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著作。

《道德經》玄奧精深,義理博大,堪稱哲學第壹書,以道法自然為核心,闡述自然無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對立轉化的樸素辯證觀點。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壹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 上一篇:傳統寓言故事30字內容
  • 下一篇:56個民族的起源是什麽,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