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作為壹個正在崛起的汽車生產國,中國汽車工業具有壹定的後發優勢。中國企業可以利用與跨國汽車公司合作或競爭的機會,學習和利用發達國家已有的經驗和技術,從而大大降低開發過程中的風險成本。
第三,巨大且快速發展的國內市場,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海外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支持。在國內市場,中國有比較完整的工業基礎和較強的配套能力。通過開拓國內市場,不僅積累了市場經驗,而且形成了壹定的產業力量,完全有能力將國內市場的規模經濟和創新成果延伸到國際市場,形成中國汽車產業海外發展的堅強後盾。
第四,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壹定實力。從“九五”到“十壹五”,根據我國國情需要,通過實施“863計劃”,持續大力投入,鼓勵自主品牌發展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項目。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國已具備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基礎條件,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關鍵零部件體系,開發了壹批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小批量汽車生產能力,並在部分城市開展了小規模示範應用,具備了壹定實力。
、、、、
中國汽車工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劣勢也非常明顯,不容忽視。首先,中國汽車產業起點低,規模小。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R&D投資少,自主技術開發能力不足,大部分國產汽車核心零部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從出口目的地反饋的信息來看,中國汽車的返修率偏高,尤其是發動機性能仍有欠缺。
其次,中國汽車產業出口主體分散,產業自組織能力不強。壹方面,大多數企業無法構建方便、快捷、多網絡、高標準的服務網絡,海外售後服務滯後;另壹方面,中國汽車企業在出口市場“各自為戰”,拼訂單、壓價,既損害了企業利益,也損害了“中國制造”的整體形象,嚴重影響了中國汽車出口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認知度不高。研究表明,我國汽車品牌國際競爭力綜合指數美國僅為41.3%,日本為42.4%,德國為47.3%,韓國為61.6%。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汽車繼續以“價格戰”為主要競爭手段,不僅會對其成本和利潤造成巨大壓力,還會讓國外消費者不壹定買賬。
第四,中國汽車企業缺乏國際化經營的經驗,沒有建立自己的經營規範和銷售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