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體制的變化趨勢。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體制的變化趨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金融體系壹直在不斷變化。以分權為核心的體制改革使得財政體制的變化更加劇烈。財政收支占GDP比重的變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和討論。有人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財力的這種變化產生了太多的負面影響,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有人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財力的變化是正常的,國家財力的分散和集中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有人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家財力並沒有明顯變化,所以不存在壹些人擔心的問題。

壹、改革開放以來財政收支規模的變化

1978年,中國* * *產黨召開十壹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此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伴隨著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政府財政收支規模在不斷變化,表現為這30年來財政收支規模的變化:財政收入絕對數除1979和1980略有下降外,其余均有所增加;財政支出絕對數除1981略有下降外,其余均以不同速度增加。與1978相比,2007年財政收支分別增長了45.76倍和44.62倍。從財政收支增速來看,有的年份增長較快,有的年份增長較慢,在1994左右的年份波動較大,沒有明顯的變化規律。如果結合GDP增速的變化可以發現,1994之後財政收支增速基本大於GDP增速,而1994之前,部分年份GDP增速大於財政規模變化率,部分年份小於財政規模變化率。

作為衡量財政規模的另壹個較好的指標,財政收支占GDP比重的變化則是另壹種情況。改革開放30年來國家財力的變化以17 (1994)為轉折點,在1994之前呈下降趨勢,在1994之後呈上升趨勢。從1978年開始,全國財力占GDP的比重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從1978年的10.18%下降到1995年的最低點10.18%,隨後幾年有上升趨勢。相應的,國家預算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在1987年為30.50%,在11.11%達到最低點,在1996年上升到20.09%。

請接受它並給它壹個好評。祝妳取得好成績。

  • 上一篇: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
  • 下一篇:傳統蒙古改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