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繁體字如下:
1、傳的釋義:由壹方交給另壹方;由上代交給下代、傳授、傳播、傳導、表達、發出命令叫人來、傳染;敘述歷史故事的作品(多用於小說名稱)。
2、說文解字,傳,遽也。從人專聲。譯文:傳,以驛站轉遞文件。字形采用“人”作邊旁,采用“專”作聲旁。
3、組詞:傳話、傳奇、流傳、傳達、傳染等。
擴展資料:
1、繁體字,漢字的壹種字體形式,歐美各國稱之為"傳統中文 ,壹般是指漢字簡化運動被簡化字所代替的漢字,有時也指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整個漢字楷書、隸書書寫系統。繁體中文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壹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標準字。
2、《簡化字總表》實收2274個簡化字及訁[訁]、饣[飠]、糸[糹]、钅[釒]等14個簡化偏旁,簡體字來源包括俗字、古字、草書等,也包括合並漢字,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後"的"後",在繁體字中本來是兩個字,而為了省略筆畫,就統壹用筆畫少的"後"替代了 。
3、中華民族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古老的民族,有著它過去光輝燦爛的壹頁,而它過去的輝煌又主要是靠漢字壹壹確切地說,應該是繁體字壹壹流傳下來的,繁體字與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系在壹起,不可分離。
4、這種牢不可破的結合又賦予繁體字某種特殊的意義,使她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名詞,象征著五千年的古國文明,象征著國家的統壹,象征著民族的團結,象征著悠久燦爛的文化。
5、從字體上看,繁簡明確區分始於壹九五六年,之前主要是繁體,而法帖又多是在這以前產生的,法帖中所輯的字自然也就以繁體為主了。人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不知不覺中也就承傳了繁體字,以致在自己書寫的時候也有意無意地寫出繁體字來。
6、本來,作為書法藝術,繁體字也好,缺筆少畫的生造字也好,都無可非議,因為此時往往更側重漢字形式上的美,而很少顧及到她作為壹種信息載體的意義表達。
7、但在書法藝術的影響下,有的人壹味地將某些字寫成繁體,是由於他們只知道摹仿照搬,沒有分清繁簡字的現時功用與不同使用場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