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就沒有在包括報刊、雜誌、內參在內的任何壹家傳統紙質媒體幹過,但因為工作的關系,我接觸過壹些電臺、電視臺、報社的員工,也聽他們談過傳統媒體存在的壹些問題。
綜合他們談到的以及我在網上看到的資料,我以為,傳統媒體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好比汽車取代馬車成為代步工具,是歷史的必然,傳統媒體若想“有出路”,最好的辦法似乎是放棄紙張,擁抱新技術,提升自己的內容質量,服務更多的人群。
很多傳統媒體人在明知道讀者的閱讀習慣已經從報紙遷移到手機的時候,仍舊固執地守著紙張不放,原因無非是他們更熟悉更懂得報紙校對、印刷、發行的那壹套,那壹套東西他們玩得很溜,也很有優勢。
比如他們的業務出去拉廣告,要給商家說自己的發行量啊,說自己的品牌歷史和優勢啊,要給商家展示報紙上的廣告樣例啊,如果商家不肯合作就暗示商家會曝光他們的呀。
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的優勢遷移到手機上,是做app,還是做wap啊,還是做公眾號呀?app怎麽玩,wap怎麽玩,公眾號怎麽玩,他們全然不知啊!更可怕的是,app要被應用商店掐住命根,wap要被搜索掐住命根,公眾號要被微信掐住命根,他們怎麽能把自己的命根交到壹兩家商業公司裏呢?他們是無冕之王啊,這樣下去豈不成了喪家之犬?
任何人,在做選擇的時候,都傾向於選擇自己更有優勢的方向,紙媒人在紙媒時代積聚了巨大的優勢,可面對移動互聯網,他們的那些優勢似乎都沒有用了,於是他們在明知紙媒已經衰落的情況下,依舊期望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手段為紙媒續命,甚至希望紙媒可以再創輝煌。
於我這樣壹個紙媒以外的新媒體人看來,紙張、app、微信,都是內容的承載體,就好像以前的書是寫在竹簡上,後來寫到紙上壹樣,變的只是承載內容的材質,不變的永遠都是優質的內容。
所以我覺得紙媒人應該正視這種情況,要正視載體和渠道的改變,要正視自己已經不能既把控內容又把控渠道的事實,甚至還要正視自己連內容也把控不了的事實,正視自己要跟所有非官媒的新媒體人比拼寫作技術的事實,在正視這壹系列事實的基礎上,放棄對載體和渠道的執著,擁抱新技術,改進自己的寫作技術,豐富自己內容的表現手法和方式,靠內容去獲取讀者與用戶。
另外,絕大多數的傳統媒體只有服務10萬級讀者的能力,而現在頭部的公眾號都具有服務100萬級讀者的能力,所以,在服務讀者的能力這方面,傳統媒體人也具有很大的短板,面對更廣大的讀者,內容該怎麽選,文章該怎麽寫,如何在繼承自己內容優勢的前提下,讓自己的內容能夠被更廣大的讀者群接受和傳播,也是傳統媒體人應當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