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節日都有什麽?

傳統節日都有什麽?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壹)、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擡頭(二月二)、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除夕(年尾最後壹天) 。

傳統節日的意義: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沈澱凝聚的過程。

擴展資料:

中國傳統節日的發展

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經過壹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民俗節日來自於人文與自然文化,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關。每個傳統節日有每個節日的活動載體,諸如燈會、扒龍舟、拜神祭祖等等。

大部分傳統節日形成於上古時代,先秦時期由於南北風俗各異,南北各地的風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節俗活動在中原文獻鮮有記載。漢代是中國統壹後第壹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漢後南北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普及到全國各地。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嚴肅的氣氛中轉為娛樂禮儀型,從此節日變得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壹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壹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在歷史演變中,由於朝代更叠、歷法變動,有些節日在日期上古今不同。

百度百科——中國傳統節日

  • 上一篇:傳統法師最怕什麽?
  • 下一篇:余姚楊梅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