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道德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

傳統道德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進程中,國家、民族間生存與發展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是文化國力的競爭.世界各發展中國家20世紀以來在大力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都極力倡導和弘揚自己國家的價值觀念,保持和發揚本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要求承接傳統美德中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立與完善,要求承接傳統美德中“為政以德”、“愛民、恤民”的人倫傳統;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要求承接傳統美德中“天人合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國為民風範.國內外發展的大量事實證明,傳統道德不但不會影響本國的現代化建設,而且已經成為維持社會秩序、改善社會風尚、協調人際關系、增強國家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今多極化世界格局中,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保持自己的主流價值觀念和道德風範,是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本身的發展要求.任何時代的道德建設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與傳統道德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社會主義道德也不例外,它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但社會主義道德對傳統道德並不是簡單肯定或否定,而是壹個去粗取精的過程.壹方面,傳統道德盡管含有其時代的、階級的局限性,但社會主義道德必然要承接那些“千百年來在壹切行為守則上反復談到的、起碼的公***生活規則”,(《列寧選集》第3卷,第191頁)並賦予其全新的社會內容,使之更臻完善.另壹方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增添許多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容.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批判繼承的結果,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進行創造和創新的結果.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應該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世界各種文化的相互激蕩中,呈現出不容置疑的先進性,這是由道德的本性決定的,也是由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發展本身決定的.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也是由道德主體差異的特點所決定的.道德是壹種特殊的實踐活動,任何時代的道德都是由現實的人來遵循和實踐的.建設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道德,應考慮不同社會道德個體對道德體系本身的理解和領悟能力、程度的不同情況而提出具體要求,采取具體措施.正如鄧小平同誌指出的:“我們在鼓勵幫助每個人勤奮努力的同時,仍然不能不承認各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品質差異,並且按照差異給以區別對待,盡可能使每個人按不同條件向社會主義和***產主義總目標靠近.”在我國現實社會中,由於人們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活動中的地位角色不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傳承的差異和所追求的理想不同等主觀原因,在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上也就有著不同的層次性特點.因此,我們在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的過程中,不僅要因人而異,因地而異,而且要“因時而變”、“因事而制”. 歷史上任何壹種道德體系都是傳統與時代的融合,理想與現實的統壹,都包含有源於現實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的成分或要素.不能代表或反映時代或社會要求、社會發展方向的道德,必然不會有生命力,當然也不可能成為壹種長久的社會存在.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既反映了傳統美德的強大生命力,也體現了新時期道德建設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理論品質,這是符合道德發展的客觀規律的.

  • 上一篇:傳統的碉堡窗戶很少。
  • 下一篇:佛教有許多教派,主要有五大教派,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