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左右,法國壹家洋行的老板看到余姚婦女擅長編織,手藝精湛,工資低,於是他把南陽產的田基黃原料運到余姚等地經銷,組織編織成草帽,再銷往歐美國家。後來,中外商人先後在余姚市區和姚東長河邊設立了數十家草帽店。草帽店雇傭的人販子經常在當地活動,投放草料,購買涼爽的帽子。從此形成了以余姚為中心的金絲草帽商業網絡,余姚也因此成為金絲草帽的加工生產中心,出現了“十裏長街無閑女,家家都是織帽人”的景象,“草編之鄉”遠近聞名。以田基黃為原料,制作程序如下:首先將其編織成帽坯,然後將帽坯邊緣的余草剪去,浸泡在漂白粉溶液中,約15小時後取出,用清水沖洗幹凈,在陽光下暴曬,幹燥後用雞蛋般光滑的石頭摩擦,再熨燙平整,修整邊毛,就編織成了壹頂漂亮的金帽。金絲草帽有四種基本款式,分別是:兩頂金絲帽、壹頂帶花金絲帽、兩頂金絲帽和喇叭帽(也稱長頭頸帽)。金絲草帽潔白柔軟,手感極佳,精紡而成,顯得明麗,雍容華貴,尤其受到歐美女性的青睞。金絲草帽的編織在20世紀20年代末出現了繁榮的局面。當時有654.38+00000多名婦女參加織造,其年產量高達654.38+020萬匹。草編女心靈手巧,技藝高超,令人驚嘆。65438年至0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航運受阻,原料中斷,出口停滯,使處於輝煌時期的金絲草帽編織業幾乎絕跡。
新中國誕生後,草帽編織業獲得新生。成立余姚市草編工藝品廠。特別是編織工藝在原有的平織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吸收和借鑒了竹編工藝,使編織出來的草帽給人雙層的感覺。也從壹芯型發展到兩芯、三芯、空白芯、重疊芯、編織芯等。編織的原料也從最初單壹的田基黃逐漸發展到南特草、銀絲草、鹹草等10多種原料。余姚草編進壹步發展到幾十個品種,65,438+0,000多種款式,包括各種帽子、籃子、地毯、窗簾、鞋子、玩具、禮品、包、墊等。草編工藝品以其精湛的工藝和新穎的圖案廣受好評。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草編工藝品大量出口到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余姚的草編工藝與時俱進。值得壹提的是,作為沿海特產的草編女鹹草,成為繼金色草帽之後最受歡迎的草帽產品。目前在余姚東部和西部地區種植燈心草,成立各種合資燈心草公司,用機械代替手工生產草帽、草席、塌米等出口草編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