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言辭立其誠。”意思是說,言辭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誠”就是誠實無欺,做人誠實、實事求是;“信”即講信用、守信義、不虛假。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誠信”二字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小到為人誠實不說謊話,大到對事業、對祖國的忠誠。對此,有無數的例子可舉。
曾參是孔子的弟子。壹天,曾參的妻子要出門,兒子哭著要跟她去。曾參的妻子安慰兒子說:“妳別去,也別哭,等我回來給妳殺豬吃。”孩子沒有哭也不跟了。等她從街上回來後,見曾參正準備殺豬,她忙制止道:“我只不過哄哄孩子,妳何必當真呢?”曾參卻說:“如果不殺豬,就是欺騙孩子,教孩子說謊。”曾參堅持把豬殺了。由此可見,言辭立其誠。我們要做到:君子壹言,駟馬難追。
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
日本餐飲業有條行規:盤子要用水洗七遍,洗盤子計件付酬。有壹個打工的學生為了貪圖利益,提高工作效率,每個盤子洗五遍,他以為洗了五遍已經夠幹凈了,就少洗了兩遍。等老板抽查後,說道:“妳不誠實,請妳離開。”老板又向其他餐飲業告知不能收留這個打工的學生。以後,這位學生又到其他餐飲業應聘,屢屢碰壁。萬般無奈,他只好離開了這個城市。這個實例正應了孔子的壹句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講誠信的人可能欺人壹時,不會也不能欺人壹世,壹旦被識破,他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是傷人害己。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道德的升華。堅持誠實,就會贏得信任。誠實和信任是壹棵並蒂蓮,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對人誠實自然會獲得人們的信任。讓我們現在行動起來,做人誠信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