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零庫存管理的目的是減少社會勞動占用(主要是減少資金占用),提高物流運動的經濟效益。如果零庫存僅僅被看作是倉庫存儲商品數量的減少或變化趨勢,而忽略了其他物質因素,那麽上述目的就很難達到。由於庫存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有些企業即使庫存數量趨於零或等於零,也沒有庫存商品。但從全社會來看,由於倉儲設施的重復存在,用於設立和維護倉庫的資金量並沒有減少。因此,從物流運動合理化的角度來看,零庫存管理應該包括以下兩層含義:(1)庫存商品數量趨於零或等於零;(2)庫存設施設備數量和庫存人工成本同時趨於零或等於零。後者意義上的零庫存,其實是社會庫存結構的合理調整,是庫存集中化的表現。
零庫存管理的產生
雖然傳統的倉庫管理給企業帶來了壹系列的好處,如:可以避免缺貨,保證對客戶的供應;應對意外變化;確保生產經營過程的連續性;縮短供應周期;應對產品季節性需求波動;通過價格炒作等賺取利潤。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倉儲占用大量資金,增加庫存利息支出,增加倉儲的房地產投資等等。更有甚者,可能會掩蓋企業的管理缺陷,不利於明確責任,提高管理水平。同時,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企業降低成本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於是“零庫存”作為壹種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的新途徑應運而生。